寫網誌
傳照片
前往我的個人首頁
輪組一直是選手或騎士視為影響騎乘性能的最重要零件之一。騎士騎乘時,輪組是唯一與地面接觸,帶動車子往前行進的零件;所以它的支撐力、順暢度、操控性、舒適度等,對於實質的騎乘表現或騎士主觀的感受都是最直接的
出門在外騎車,通常不是在濱海公路就是往高山的路上,最好隨身帶著快速換內胎的工具品,以便半路發生爆胎時派上用場。如果不幸聽到那砰的一聲時,不要驚慌,跟著輕鬆換內胎指南,不會讓你手黑黑,輕鬆換胎再次全速前
飛輪是裝在後輪花轂(rear hub)上的「齒輪組」;騎士踩踏的力量,透過曲柄帶動鏈條、鏈條再驅動飛輪,進而轉動後輪,使車子往前行進。早期的飛輪分為鎖牙式(Freewheels)與卡式(Cassette);這兩種方式最主要的不同在於飛
週期化訓練的概念越來越被大家所接受,即便是不會下雪的台灣,大家還是乖乖的冬季做有氧打基礎,夏季提高強度備戰賽事,然而不少人可能遇到了一樣的問題:「週期也安排了,為什麼體能還是沒有什麼進展呢?」 ▲問題
是否在買車的時候為了車架與變速器的選擇幾乎無法入睡,不斷的排列組合最佳C/P值的零件,但是別忘了自行車可是『踩』的運動,動力最後還是要靠腳掌傳到踏板鏈條上,要達到『100%的輸出功率不浪費』,其實車鞋才是最後
常碰到有些客人會說:「輪子騎了幾個月,麻煩檢查輻條的張力有沒有跑掉。」而個人的回覆就是:看一下輪子有沒有偏擺,沒有的話就不需要做校正。 以常編的20支幅條的前輪來說,每支輻條的張力有 110kgf ,而這20支幅條達
不當的自行車設定不只影響騎乘品質,嚴重還可能造成運動傷害,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車是很重要的!
ISP(一體式座墊管)是Integrated Seat Post的縮寫。大部份自行車的座墊(Saddle)是連結在座墊管(Seat Post)上,座墊管再套入立管(Seat Tube)中,利用座管束(Seat Post Clamp)鎖緊固定。▲圖片來源:123RF,註解:CooperISP的設計則是
傳統的自行車,立管與地面成水平,且立管與上管長度相當,車架前三角幾乎成等腰三角形。「壓縮車架」最大的特色就是有非水平的上管(Sloping top tube);而壓縮車架就是上管與立管的長度有差距,當兩者的差距越大,表示
升級零配件時,別忘了最簡單也最便宜的零件「把手帶」,把手纏繞帶子一開始主要是為了增加把手和手套之間的摩擦力,慢慢的把帶就變成公路車的標準配備。許多車友忘了把手帶的重要性,已經硬化或是變色還是繼續使用,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