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子升降座管

TranzX EDP 無線電子升降座管:十年磨一劍,優質新體驗

發表於2023/06/11
791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Dropper Post/Seatpost 又或簡稱 Dropper 中文常稱升降坐管或伸縮座管(圖1),是近十年來在各式登山車車款逐漸成標配的零件。升降坐管的好處無外乎就是讓你在踩踏時能保有正常的踩踏高度,但遇到激烈路線或技術下坡時,可以讓你的座管下降(圖2),騰出更多座艙空間調整騎姿,更有餘裕的應對路面狀況。尤其 XC 車款與賽事難度在過去幾年的變化,讓以往硬派的車手們也開始選用升降座管。

圖1 內走線升降座管(取自 PNW 官網,2023)


圖2 座管下降後騰出更多座艙空間調整騎姿(Trevor Raab,2023)


在帶出今天產品之前,先為各位介紹 TranzX(JD COMPONENTS)這個品牌。講到自行車零件大廠,就不得不提到 TranzX,有接觸 90 年代復古單車的朋友,或許很久以前就對該品牌有款超酷的避震龍頭有著深刻的印象——直接尬一支小小避震器在上頭(圖3)。

圖3 TranzX 90年代的避震龍頭(取自Bankrupt Bike Parts, 2023)


時間拉回現在,由於經營佈局長年都在 OE 市場,TranzX 的名稱或許對於各位有點陌生,但不少成車品牌上的零件就是 TranzX 出品,有在騎車的你,或許車上的座艙零件舉凡把手、龍頭、座管或座管束就是他們家的產品。此外,綜觀目前的市場,會發現市面上不少零售品牌升降座管也是來自 TranzX。所以,在品質、性能以及可靠度上,可說是絕對經得起各位來驗證。關於零售的部分,前幾年也開始了線上零售通路(北美官網)(圖4),許多優質好物在上面都可以用新台幣下架,今天為各位介紹的 TranzX EDP 無線電子升降座管也是其中之一喔!

圖4 TranzX 北美線上通路


在登山車運動中,除了早期規格是透過升降座管頭部外拉桿控制(圖5),近代的規格基本上幾乎是拉線線控的天下,分為外走線款式(圖6)與內走線款式(圖1)。大概 4 年前 Rockshox Reverb AXS(圖7)在整個升降座管藍海中殺出一條無線電控的新市場,過去幾年不少品牌也陸續推出無線電控版,而 TranzX當然也…?!! 身為零件大廠,其實走的比你想的還更快,TranzX 世界首款電控升降座管早在10年前(2013)就已經有概念被媒體報導出來,當年主推的是 OE 市場,但不知道是走得太快,大眾還沒上車,過去幾年也沒有相關的後續資訊,但大師兄今天看起來是強勢回歸了。雖說新款的 EDP 已經和 10 年前的 JD-YSP06(圖8)不同,但看得出來是系出同源啊!

圖5 拉桿在升降座管頭部的機械式升降座管 (取自TranzX, 2023)


圖6 外走線升降座管 (取自PNW, 2023)


圖 7 Rockshox Reverb AXS(Mike Levy, 2019)


圖8 左:TranzX 2013 年發表的 JD-YSP06 無線電子升降座管(Robin Schmitt, 2013);右:TranzX EDP


基礎概念有了,背景也說得差不多,現在就來為大家揭秘這款全新 TranzX EDP 無線電子升降座管的相關細節吧!文長請慢慢服用,但如果大家趕時間沒有機會看完全文,小編這邊先講結論:售價499鎂,論重量、性能、操控體驗,非常可以買!截稿當下官網已售完,還沒上車的,下次請早。 


首先,EDP 除了 27.2mm 座管(含以下)口徑外,大部分的登山車都能裝,且長度選擇從 125mm 到 200mm 都涵蓋到!透過藍芽 5.0 連線,並有著 IP66 規格的防水。

規格:

  • 座管行程 125、150、170、200mm
  • 口徑: 30.9 、 31.6、34.9 mm
  • 藍芽 5.0 無線連接
  • IP 66 防水


整體包裝的設計感覺得出來可說是花了不少心思。裡頭的說明書簡單易懂,基本的資訊簡單明瞭。內容物包含座管本體、座管電池、充電器、無線撥把、撥把抱環、撥把電池、說明書(圖9)。

圖9 EDP開箱


由於是無線電子座管,因此在撥把跟座管本體都需要供電,撥把本身是使用 CR2032 電池,跟目前主流電子撥把用一樣的規格,一般超商隨手可得,續航力都是以年在計算的,更佛的是原廠出貨就有附給你。在本體電池是 TranzX 特規的電池(圖10),容量 240mAh,透過充電盒充電,從沒電到滿電大約 1.5 小時 。在充電跟安裝在座管上時電池都是透過外蓋闔上後緊配(圖11),所以安裝時或充電時,若沒有確實蓋上外蓋會感覺鬆鬆的,純屬正常。座管的電池座艙從側面看有小小隙縫(圖12),整體防水看起來是做在電池金屬接點外圍。整個產品有IP66的防塵防水,但這個防水不是給你拿去泡水,所以千萬別這麼做,但非高壓水柱的清洗基本上是扛得住的。

圖10 EDP 座管電池


圖11左:充電器與電池,透過闔上外蓋緊配;右:透過外蓋緊配電池


圖12電池艙側面並非完全密合,洗車時要特別注意


座弓夾頭部分,採取左右互夾的形式, Shimano PRO 與 Reverb AXS 都是採用這樣的設計,不過左右夾的問題在於騎乘時若大力坐上去,例如下落差收力沒收好坐到座墊上,此時座墊就會向前或後傾斜。但 EDP 在前端額外多了一個挾持機構(圖13),解決了上述的問題,在說明書也有說明這個機構的使用。在小編實際使用中,發生幾次不小心整個人坐到鼻頭,全部體重就靠鼻頭在撐,但它完全扛住啦!

圖13 額外的挾持機構避免重衝擊後座墊傾斜。


座管本體跟撥把都有一顆LED,說明書上有寫不同燈號的意思,小編就不再細講(圖14)。出場時座管跟撥把都幫你配對好,若實際無法連線,也可以透過說明書上的指示重新配對。

圖14 指示燈號意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座管本身是需要打氣的,出場時雖然已打好打滿,但在後續的使用過程中,你各位發現座管不夠硬挺,可能就需要再打氣啦!底部有個打氣孔,要打開座管底部的外環跟氣嘴蓋就能打氣,工作氣壓 250-280psi(圖15)。雖然說本體要打氣,但這跟一般用封閉式氣壓棒的座管(免額外打氣),結構上雷同,除了基本的清潔保養外,不太需要大部分解,最多就是多年後氣壓棒失效,直接換氣壓棒就行了。按照小編使用過多家封閉式氣壓棒的座管的心得,基本上每隻座管用個至少 3 年都頭好壯壯!不過使用後的小維護還是得做,以免提早下課。

圖15 出廠就已經是工作氣壓,但後續使用若升降上有軟竿,可能就是要打氣啦


在安裝方面,小編必須說:「有夠簡單!」,配對出廠就配好了,你要做的就是座管裝上去,坐墊裝上去,撥把裝上去,電池裝上去,完成(圖16)。不用在煩惱走線、裁線、量長度、調整線張力什麼的,輕輕鬆鬆,簡簡單單。

圖16 座管、撥把、電池安裝程序簡單,看圖就懂


重量方面,抱環約15g,撥把約48g,電池20g,座管623g,CR2032電池約3g,整體約706g (小編用的是125mm x 31.6mm),整體來說不是特別重,但也沒特別輕,算是滿中規中矩(圖17)。

圖17 各零件重量


實際使用時,撥把跟座管連線且訊號有接收到時,會亮綠色LED 燈(圖18),反應速度算滿快的,雖然手邊沒有 Reverb AXS 可以比較,但體感上完全沒有延遲,且撥把的觸控行程短(圖19),相較於機械式撥把,實際在抽車且需要升降的場合操作時,可以讓手指更緊握著握把不被分心,手腕也不會在按壓時要特別曲折,這點實在讚讚。在拇指觸控的體驗上,回饋算扎實(圖20),但不會有多餘的塑膠晃動雜音,不過撥把尺寸不算小,如果在座艙幾何設定較趴的車款可能會打到上管。在完全靜止超過5分鐘後,座管就會進入睡眠模式,但車身只要有晃動,座管跟撥把就會自動喚醒連線,所以長途車載旅行時,還是建議把座管電池拔掉,才不會整天在那邊睡覺起床。

圖18 座管接受到來自撥把訊號時,兩者上的 LED 都會亮綠燈。


圖19 觸發行程短,讓騎乘時有更多持握力道在握把上


圖20 撥把本人正面照


在電池艙(圖21)的設計小編覺得可以另外分享一下,若有在雙避震車上有用過Reverb AXS 的人,可能有注意到座管要全插入車架使用時,在避震器觸底時,電池有機會被後輪刷掉(這個可以參考以前這篇文章),但 EDP 的設計不會遇到電池刷飛這個問題,頂多輪胎刷外殼罷了。

圖21 電池艙設計


在防水方面,EDP 是 IP66 等級,電子接點周圍也有防水膠條,且小編也是相信有通過相關測試,但實際洗車時還是發現電池艙內會有進水(圖22),實在是一個小缺憾啊!

圖22 洗車後發現電池艙會有小量進水,雖說沒發生任何問題,但長期使用仍有待觀察


在自行車逐漸走向電子化時代下,小編非常樂見有越來越多品牌投入這個趨勢,然而電子化挑戰著傳統自行車製造的現有技術與經驗,以往高階機械式零件要求的輕、快、準,在電子化後的要求又是另一個層次了,就像你期待現今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性與操作靈敏度跟傳統按鍵式手機相比,肯定不一樣的。此外,電子產品的迭代速度之快在其他領域大家都有目共睹,買新不買舊的電子產品使用思維,在後續的效能提升、使用者體驗改善,相容性都是品牌需要思考的,稍微懈怠,就被人超越啦。



總結:

看到零件大廠十年磨一劍,在逐漸飽和的市場中,提供大家高性能、高品質且價格親民的優質新體驗,實在喜聞樂見。在他牌電子座管一隻獨秀的狀況下,或許 EDP 的出現(圖23),能為這個市場激盪出不同的火花。無線電子化設計,簡單好上手,讓一般人在家就能輕鬆安裝上車使用。

圖23 EDP 本人

優點:

  • 反應靈敏,幾乎感受不出延遲
  • 改善左右挾持座弓在衝擊時座墊傾斜的問題
  • 大廠品質,價格親民
  • 口徑、長度選擇覆蓋幾乎所有登山車車種
  • 說明書資訊言簡意賅


缺點:

  • 座管電池艙洗車時有進水狀況,即使防水難保在後續騎乘震動時,有進水可能。此外,長期若在有泥水的環境下騎乘,艙內可能也會累積泥土,後續清潔會不會有影響也有待觀察。
  • 撥把尺寸不算小,緊繃座艙可能會打上管。
  • 官網上沒有提到是否支援煞把整合,若把手上有避震器線控可能會影響安裝位置。


參考資料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上內容不代表自行車筆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