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自行車路線】單車慢遊台灣燈塔--桃園觀音白沙岬燈塔

發表於2017/11/23
2,367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日期:2017年9月17日

天氣:晴

風向:回程逆風

總里程數:108公里

路線:新北市蘆洲→八里左岸自行車道→十三行博物館→台15線西濱公路→竹圍漁港→觀音白沙岬燈塔→原路回蘆洲

開始喜歡上騎單車已經一年多了,期間也已經挑戰過二次「極北•富貴角燈塔」,之前西濱公路也騎過幾次,不過都是到「竹圍漁港」後就折返,這次在好友的提議下一起挑戰路程較遠的「極西•白沙岬燈塔」。

白沙岬燈塔為高37公尺的白色燈塔,巍然屹立於觀音區西濱海岸邊,1901年落成啟用,自落成之時起即為桃園海岸的一大勝景,歷經數度地震風災,二次大戰時更曾遭盟機掃射,然燈塔仍迄今屹立不搖、照亮著台灣海峽。是台灣最老的燈塔之一,也是本島最西邊的燈塔。

在參觀完白沙岬燈塔之後也可順道造訪一下附近的「甘泉寺」,觀音「甘泉寺」是桃園市觀音區 的著名地標,因一尊酷似「觀音」的天然石與一口終年不絕的「甘泉井」而聞名!有關「石觀音」出土的傳說版本眾多,根據廟方的文獻資料指出,咸豐10年(西元1860年)竹北二堡石牌嶺庄有一名農家傭工黃等成,在某天返家途中,發現溪中有一個酷似佛像的石塊,驚奇之餘,黃等成將石塊撿回家,並建築草庵奉祀,稱為「石觀音」。 由於,「石觀音」的名聲逐漸傳開,慕名前來的信眾漸多,當時,白沙墩舉人黃雲中遂發起募捐建廟,經一年工期,新建寺廟完竣,稱為「福龍山寺」;光緒12年(西元1886年)因「福龍山寺」年久失修,在下埔頂庄曾坤房、石觀音庄劉文進等地方士紳的號召下,募資重建,重建工程期間,白沙墩人黃番受神明指示,向眾人說明,當初發現石觀音的地方泉水可治百病,聲名更加遠播,廟名因此改為「甘泉寺」,地方便稱湧泉處為「甘泉井「或「觀音井」。

由於西濱的路況良好,坡度也不大,真得是單車族練車的好路線。

蘆洲成蘆橋下準備出發

八里左岸自行車道

淡水河左岸美麗的河景風光

八里十三行博物館

馳騁在台15線西濱公路上

西濱公路林口段風車

竹圍漁港地標--彩虹橋

來竹圍漁港當然要來嘗嘗美味現做的魚丸湯

白沙岬燈塔除了是重要的航運交通設施外,在早年更具有軍事哨戒及氣象測候的功能

雪白色的燈塔矗立在桃園觀音之海岸

「甘泉寺」是桃園市觀音區的著名地標,因一尊酷似「觀音」的天然石與一口終年不絕的「甘泉井」而聞名!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上內容不代表自行車筆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