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6 聖約翰(新埔)校友單車社專屬車衣發表約騎》

發表於2024/03/18
67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20240316 聖約翰(新埔)校友單車社專屬車衣發表約騎》

今天是期待已久的聖約翰(新埔)校友單車社專屬車衣發表約騎-大稻埕、紀州庵、碧潭輕旅行。

活動路線:大稻埕碼頭-紀州庵-古亭河濱花海-碧潭人力渡船口-碧潭吊橋-新店溪左岸蝴蝶公園花海-過華江橋-大稻埕碼頭 -解散賦歸

在兩年前剛成立聖約翰(新埔)校友單車社時,就有曾想過若在約騎活動當中,校友們都能穿著相同的車衣,對校友單車涉及母校肯定更加有認同及歸屬感。而在去年9月時我也透過同學的協助,請同學熟識的廠商幫我們設計了2款單車社的專屬車衣,當然車衣的設計也和校友會製作的社團布條顏色及Logo融入其中,車衣樣式也獲得大家的肯定,並在今年元月初完成登記確認後發包給廠商製作,而在3月初廠商完成了車衣製作,大家也陸陸續續收到我們單車社的專屬車衣。所以也規劃了此次校友單車社專屬車衣發表約騎-大稻埕、紀州庵、碧潭輕旅行活動。

一早天氣涼爽是個很適合騎單車出遊的好日子。大家也都穿著了印有母校《SJU》字樣的車衣來到大稻埕碼頭集合,見到每位校友都覺得心情顯得特別地雀躍,在大稻埕碼頭帆船前拍完團體照後,便開始了今天的單車輕旅行,出發後大夥便沿著新店溪右岸河濱自行車道騎乘,首站來到古蹟-紀州庵文學森林,紀州庵,任何角落都是幅美麗的風景。保存了日式的久遠建築韻味,讓人有穿越百年時空的感覺。

然後經過古亭河濱花園後來到大家熟悉的碧潭,及新店擺渡口走走看看,回程過碧潭吊橋騎新店溪左岸回到大稻埕後解散,渡過一個愉快的單車半日遊,校友單車社專屬車衣發表約騎圓滿成功,期待下一次的約騎活動,大家也能踴躍報名參加。

一早7:30校友們從各地陸續來到大稻埕碼頭集合,出發前拉上單車社社旗布條一起拍照留影。沿著新店溪右岸河濱自行車道騎乘

新店溪右岸起點位於景美舊橋,全長約14公里,終點位於桂林路底,沿途經過永和區與台北市,不儘可以看到大台北地區的都市美景,更可同時體驗到河畔的優閒與自在。

來到古亭河濱公園附近的叉路口,將單車扛上綠色天橋,左轉下橋後就可抵達「紀州庵文學森林」

下天橋後右手邊即是「紀州庵文學森林」


「紀州庵」建於1917 年,原為日式料理店,由日本平松家族經營。戰後紀州庵轉為公務人員眷舍,小說家王文興曾居於此,並以此場景寫出《家變》。從蜿蜒的同安街輻射出去,水源路、金門街、廈門街的臺北城南,聚攏不少文學人、期刊及出版社,如藍星詩社、《文學雜誌》、爾雅、洪範等,已成南為據點文學脈流緩緩引入,巷弄間文字的聲息共響。
21世紀初,紀州庵遺址在臺大城鄉所與在地居民籌組的城南水岸文化協會努力下,從保護老樹到2004年被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凝聚了社區意識,成為民間力量推動市政發展的成功典範。
2011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因城南豐厚的文學歷史,寄予「紀州庵」成為臺北市第一個以文學為主題的藝文空間,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於該年12月24日新館正式開館。古蹟直至2014年修復完成。   
 

現今以文學為本,親近鄰里的文學森林,連結藝術、生活及文化的空間場域。每年舉辦上百場文藝講座,邀請各界文人雅士傳播藝文能量,如「我們的文學夢」系列講座,曾邀請白先勇、林文月、張曉風等作家分享自身的文學歷程;連結社區空間規劃,有藝術家彩繪文學故事,如「林海音文學家宴」、「余光中月光曲」壁畫;舉辦各式大型活動,如曬書節、駐館作家、作家料理市集等,藉由多元豐沛的活動體驗,散播文學的種子,讓每個參訪者都能在心中建造一座文學森林。  

「紀州庵文學森林」裡大夥一起拍照留影

來到碧潭大夥一起拍照留影

新店溪的擺渡,始於清光緒7年(1881),新店溪上游到中游有九個渡口,新店渡為現今僅存的人力擺渡渡口。早年新店渡是新店唯一進入灣潭、直潭、塗潭以及屈尺等山區的交通樞紐,在道路陸續開通後,此處漸已成為假日休閒的觀光景點。搭乘渡船前往灣潭的居民或遊客,懷幽思古之外,更能碧潭美景中,享受水岸輕舟之樂。
早期道路未開通前,部分居民仰賴渡船作為主要對外的交通方式,當時沿溪設立了9個渡口,後因陸上交通改善而逐漸廢棄。然而連接灣潭與新店街的「新店渡渡口」,是目前沿溪仍僅存的人力擺渡口,經過了數百年歲月,至今仍在新店、灣潭兩地悠悠來回。 


回程過吊橋後騎新店溪左岸河濱自行車道回大稻埕

回程來到華江橋下自行車租借站休息片刻

華江橋下自行車租借站拍照留影

回到大稻埕碼頭,在彩繪牆前拍照留影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上內容不代表自行車筆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