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花東縱谷北段 環島1號線深呼吸

Eric Chen
發表於2017/09/09
3,217次點閱
2人收藏
加入收藏

【進階路線-花蓮縣】

路線:白鮑溪自行車道-豐田村-林田村-鳳林-光復-大和工場-拉索埃湧泉-大農大富平地森林-掃叭石柱-舞鶴台地-三笠村-玉里(里程 98 km,總爬升 297 m,旅行時間 12 小時,旅行日期:2017/07/01)

破曉前滑入清新幽靜的潭邊,
用熱血喚醒東部的山青水秀。
蜿蜒林間享受一路綠蔭幽靜,
寂行靜謐街角感受隱隱和風。

在大山旁貼地翱翔,
用夢想擊退陽光!
用毅力在路上烙下心印。
胸口熱血澎湃,
心中滿是天人合一的感動。

在豔陽下踩踏,在風雨中的呼吸,
額頭上流著汗水,小腿上黏著沙粒,
我們用雙腳丈量台灣,用全身感受天地。



這是健士童軍團的親子單車旅行,四天三夜中的第二天行程,第一天是熱身,第二、三天是主要行程,利用兩天的時間,穿越花東縱谷。第二天行程是縱谷北段,考慮到大部分團員都是初學者,所以行程規劃以快捷的環島1號線為主幹,再加上周邊景點的深度騎行。環島1號線補給容易,沿途還有車站可以應變,我們可以視團員的狀況,隨時調整行程。環島1號線周邊有許多美麗的景觀、及豐富的文史遺跡,只要事先準備與規劃,就可以進行一趟深度的騎旅。

這趟旅行不只是騎行,還有探索教育與團體鍛鍊的目的。希望用東部的大山大海在旅者的記憶中烙下印痕,用豐富的人文史蹟開啟旅者多元的視角,用精實的騎行淬鍊旅者的堅忍與毅力。

早安台灣,在太陽甦醒前騎到潭邊,等待最美麗的山水,開啟一天豐富的單車閱讀。


滑進白鮑溪自行車道,盛夏的清晨,騎行在綠意盎然的山區小徑,山嵐輕拂髮梢,涼意滲入全身,當下體悟,這不就是最天然的透心涼!

慢,才能「看見」味道,才能「聞到」風景。


在城市裡總想著加法,回到自然中就只有減法。多年來引領著孩子探索自然,轉眼孩子長大了,全家聚餐都要約時間,可以一起單車旅行更是難得的幸福。


匯入環島1號線,在壽豐車站前,轉進車站後方的小路,尋訪壽工場遺址,壽工場是日治時期花蓮第一座現代化的糖廠,可說是壽豐發展的濫觴。


小小團員問:「團長,糖廠在哪?」「就在腳下,四週眼見的範圍都是。」

眼前只有一座鳥類路標,沒有任何壽工場相關的景物,甚至沒有一面紀念碑,孩子眼中難掩糖廠冰棒的渴望。


「我們來做偵探,尋找看看是否還有任何糖廠遺留下來的蛛絲馬跡。」

不久就傳來捷報,找到疑似糖廠鐵軌再利用的遺跡。


晨光灑落田間,農路車流稀少,孩子們朝氣蓬勃地往南騎行,好奇心是最大的動力,無窮的精力是最佳的後盾。


採收中的玉米田,馬上吸引這群都市的孩子停了下來,好奇地看著農夫採收與搬運,產地的直接感受,應該會對他們的生命經驗有所衝擊。


豐田村,日本人在花東建立的第二座官營移民村,目前,豐田村的行政區已不存在了,但村子的出入口,仍然用著豐田車站的名稱。孩子們不知道這段過往,看著車站名,以為這是汽車生產的大本營。


行政區雖已改制,但豐田村的遺跡與居民的幽默仍然栩栩如生。


豐田警察官吏派出所,這裡是日治時期豐田村的中心,當時還有移民指導所、診療所、小學校(現今的豐裡國小)等官方設立的單位,日本移民在村內就能滿足大部分的生活功能。


豐田警察官吏派出所是辦公廳舍與宿舍合一的建築,各有一個入口。當地耆老回憶,警察大人上班會從宿舍大門走出,再由派出所大門進入辦公,完全是中規中矩的日本人精神。


同一條街上可以看到一座鳥居,高掛著碧蓮寺的寺名。這鳥居原屬於日治時期的豐田神社,鳥居後方通往碧蓮寺的街道就是神社的參道。


豐田神社建於1913年,目前還殘留有鳥居、石燈、狛犬、及參道。統治者設立神社的目的就是要從日常生活中培養人民敬神的精神,是國家重要的教化機制。日治的豐田村每年六月五日舉行例祭,全部移民們都參與,全村也大掃除以示誠敬。

1936年改稱碧蓮寺,目前已是閩南寺廟建築,只有廟前的石燈籠、及狛犬還透露著百年的身世。剛騎進廟埕時,孩子們也發覺碧蓮寺與看過的寺廟有些不同,經過一番解說後,應該對台灣的多元文化有進一步的體認。


廟內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同祀不動明王,這也是日本移民留下來的信仰。日本移民有許多東密信徒,東密是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信徒主要是信奉不動明王(毗盧遮那佛的忿怒化身)。


此行路線規劃是儘量貼近人文與田野,離開碧蓮寺後,我們選擇騎進壽豐最南端的田園沃土。在大山旁的田園貼地翱翔,胸口洶湧著熱血,有一股天人合一的感動。

騎行在如此美好的土地上,讓人想大喊:「我要和天一樣高。」


在壽豐溪前匯入環島1號線,花東縱谷中的環島1號線,基本上是畫在台九線的慢車道,過了壽豐溪後,路側還有自行車道。


椰林下的單車道,不只優美,還可幫孩子們隔開車流的壓力。在夏日,更可以間歇躲避太陽的毒辣。


特地帶孩子們騎到南平車站,幾乎所有台灣人都不曾聽過這座位於鳳林北邊的小車站。日治時期,這座車站稱為林田驛,車站東邊這片廣大的田野就是日本政府在花蓮建立的第三座移民村-林田村。


筆直的道路,棋盤狀的區塊,孩子們在移民村遺址上盡情地奔放。放暑假,就是要用單車閱讀台灣!在玩樂中學習。


放暑假,就是要Bike訪台灣!用熱血擊退太陽!溫度氣候都禁錮不了我們,因為我們有自由的意志!


十年以後,孩子們也許只記得這次旅行的片段,但每次憶起這段旅行,胸口一定還會隱隱地灼熱。


林田村從北到南分為三個聚落,分別名為北林(今北林里)、中野(今大榮二村)、南崗(今大榮一村)。從名稱可知,北邊多林木、中部是田野,南邊地勢較高。我們從南平車站一路騎來,經過北林與中野,林木已不多見,全部開墾成適合耕作的沃土。

中野位於林田村的中央,日本官方設立的機關都集中在這裡。目前還可見到一些遺跡。

林田警察官吏派出所,這是保存最好的遺跡。孩子看著牌匾上的機關名稱「花蓮港廳鳳林支廳林田警察官吏派出所」,提出一個疑問,為什麼不是花蓮縣?什麼是支廳?


日治初期的台灣,因為統治還不穩定,行政區劃變化相當頻繁,行政區域採縣制,縣下轄廳,1901年以後,廢縣增廳,改採廳制,權力直接下放至廳,廳下的出張所改設支廳,構成「總督府、廳、支廳、區、街庄」的行政體系。1909年,將原隸屬臺東廳的花蓮港支廳、及璞石閣兩支廳畫出來,設立花蓮港廳。花蓮港廳一開始只畫出璞石閣支廳(今玉里),到了1916年才新設鳳林支廳。

臺灣西部在1920年改行州郡街庄制,東台灣仍維持舊制,一直到1937年才改與西部一致。廳制是日治時期東台灣實施最久的行政區制度,許多留下記錄的照片也是在這個時期拍攝,所以現在古蹟的維修也多是參照那個時期的老照片復原,也多以那時期的行政區制命名。很好的一個問題,從一個名稱可以瞭解日本統治台灣的變遷。


林田尋常高等小學校在戰後改為大榮國小,學校內雖已無遺跡,但在學校的斜對面,校長宿舍卻還殘存著。但是,沒有好好維護,不知道還可以撐多久!


林田神社位在中野南側,建於1916年的6月6日,是林田村民精神上的依歸。林田神社曾經被破壞殆盡,近年才依圖重修。只有本殿區域是原物,但只剩基座殘跡了。


來到林田村的南岡(今大榮一村),中和路大榮二路交叉口附近,有一家誠信店家-韓老爹誠信麻花捲,無人顧店,自行取商品,自行投錢。騎到鳳林,一定要來韓老爹打卡,麻花捲好吃,更重要的是,帶孩子來感受人心的善良與美好。


騎進南崗聚落,大榮二路內,任何人經過都會行注目禮的一棟建築,徐家興菸樓。整修過的徐家興菸樓有西班牙的陽光風味,它是一棟大阪式菸樓。日治時期由日本傳入台灣的菸樓建築可分為兩類:大阪式菸樓、廣島式菸樓。大阪式的有太子樓突出屋頂,太子樓兩側開窗,排煙口大,烘燻時間快,但烘出的菸草品質較差,建築本身也較易受颱風損壞。廣島式的排煙口位於屋頂斜邊,排煙量較小,需要較長的烘燻時間,烘出的菸草品質佳。現在台灣留存的菸樓大多是大阪式的。鳳林鎮,舊林田村的這個區域,是全台菸樓密度最高的地方。


進鳳林鎮補給,特地帶孩子到校長夢工廠,看看廳制行政區的另一個古蹟。校長夢工廠這棟房舍,原是蓮港廳鳳林支廳長官官舍,是東臺灣地區僅存的郡級長官宿舍(1937年,鳳林支廳改為鳳林郡)。

鳳林鎮是一座客家庄,客家人重視教育,造就許多人才,擔任校長的鳳林人高達90多位,是全台小學校長密度最高的小鎮,所以設立了校長夢工廠來彰顯鳳林鎮的這項特色,也希望勉勵家鄉子弟,產出更多的校長。


校長夢工廠裡還保有敬字亭, 昔日教育不普及,文人珍惜識字的機緣,紙上的文字不能隨意褻瀆,如有廢字紙,必須誠心敬意地在敬字亭燒掉。


利用環島1號線到光復,一整個早上看遍了田野風光與文化遺跡,換個口味,看看公路景觀,也提升一下團隊的速度。柏油路面很熱,我們的心更熱,夏日,就是要在路上烙下心印。


一路上輪轉著花海,田園,溪流,房舍,烈日下的景觀配合著領騎故意提升一點的速度,壓榨出團員們的潛力,比預計時間提早十分鐘到達光復。


烈日下,光復糖廠的冰品是孩子最大的渴望,是吸引他們前進最大的力量,進糖廠後,大部分的家庭都直接到冰品部報到,我們家特地選擇到「啄木鳥的家」用餐。

這是一家公益性質的餐廳,由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經營,這協會是服務花東地區兒童、青少年為主的非營利組織。透過這家餐廳,幫助在地弱勢的青少年及婦女,有一個學習成長的平台,培養專業技能的,創造改變生命的機會。


啄木鳥的家以糖廠的日式房舍裝潢,大面積的木格窗讓人心曠神怡。利用在地健康食材創作大自然原味美食,加入糖廠及原住民文化的食材元素,發展健康的披薩及義大利創意料理。加入山豬肉的原鄉披薩,及辣椒皮披薩,都讓我們驚艷不已!

 


餐廳一側,是否覺得似曾相識?這是一部偶像劇「比賽開始」的場景。


單車旅行就是可以隨心自在。午餐後,我帶著家人跨越河流,穿越時光隧道,找到1931年時,毛利之俊拍攝大和工場的地方。休息時間少了20分鐘,卻多了85年的相遇。


利用剩下的休息時間,再跑到光復火車站前,尋訪光復發展的軌跡,這裡還留有幾棟老建築。

最吸睛的是這棟益壽堂藥房,根據文化部的資料,「益壽堂藥房為桃園龍潭客家人張枝明攜眷到馬太鞍行醫時所開設,由於事業騰達,於1929年,自龍潭聘請師傅鳩工興建二層樓店面3間,是當時光復街最新式的洋樓。外觀為仿巴洛克式建築,洗石子的山牆式立面、樑柱及雕花,內部則全為木造,為台灣傳統街店群組的形式,且具地方特色的建築。」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棟建築目前也是做為藥房使用呢!


烈日下離開光復糖廠的冰品,對孩子是很大的掙扎,所以,我跟孩子們預告,團長帶你們去尋找神鳥的六滴眼淚,這才看見孩子們閃亮的眼神。「什麼神鳥?神鳥真的有眼淚嗎?」

每個童軍團長都要會講故事,所以,我就講起了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花東縱谷中有一隻神鳥叫兜羅,有一天牠受傷了,被拉索埃村民發現搶救,痊癒後飛走,多年以後,縱谷大旱災,神鳥飛回村落,用盡神力滴下了六滴藍色眼淚,眼淚落地後湧出源源不絕的泉水,村落靠這些泉水度過了大旱災,但神鳥卻因此而衰弱,最後死在人間。」

騎進了拉索埃湧泉生態園區,團員們驚呼「哇,真的是藍色的!」


竹林旁這座湧泉池的顏色最奇特,就稱它是上帝的特調藍調!


轉往馬佛社區,由北側的農路騎往大農大富平地森林,一旁就是海岸山脈,稻田裡有巨大的印痕,孩子們說是傑克的腳印,神鳥兜羅死掉以後,傑克在上面看了很傷心,跳了下來,在稻田上留下腳印,他把死去的神鳥放在手裡,戴上豌豆編成的花冠,再對神鳥吹了一口氣,神鳥化為灰燼,飛散在空中,落到地上時就長成海岸山脈,永遠守護著這片土地。(果真,有怎樣的團長,就有怎樣的團員!)


進入大農大富平地森林,烈日依舊當空,但大片林木有降溫效果,感受到舒服了一些。


趕緊鑽入森林中的自行車道,涼爽多了。大農大富平地森林的自行車道分為北環線與南環線,全部都在森林裡,沿途有楓香、杜英、光臘樹等不同樹種,一路林像不停的變化,春夏秋冬也各有不同的風情。

週間到訪,自行車道中只有我們這一團,靈機一動,何不來一場深度的自然體驗,請團員們停下單車,緩緩的靜下來,依序躺在森林裡,用全身的細胞感受森林的氛圍,傾聽大地的脈動,臥看浮雲飄流,感受心與天地的契合。


來到大農大富中央的聯絡道路,貫通縱谷的東西向道路被稱為花蓮的伯朗大道,問有誰要當麻豆,只見孩子飛快的衝出,跟前一天的扭捏完全不同,孩子騎到一半,還會擺出勝利的手勢呢!


豔陽下的轉動,風雨中的呼吸,額頭上的汗水,小腿上的沙粒,我們用雙腳丈量台灣,用全身感受天地。


在瑞穗休息後,直攻今日最大的挑戰~舞鶴台地,團員們心裡都有準備,慢慢往上龜。爬升到海拔約180公尺後,轉進右側茶園間的小徑,看著坡度徒然增加一倍的陡升小路,哀嚎聲此起彼落。「團長是這條嗎?」「沒錯,往上龜吧!」


終於龜上了掃叭石柱,領先集團靠在路邊喘息,等了好一陣子,主集團還未上來,無線電中傳來呼叫:「團長,等你們下來走公路嗎,我們不上去了...」「我們不會下去,這條路會繼續往前,你們必須上來。」


終於,所有團員都上來了,牽上來也算上來了呀!今日最大的挑戰完成了,當然要來張團體照。


漢人在瑞穗的歷史很短。牡丹社事件後,中路(八通關古道)開闢後,再從玉里往北築路至瑞穗,才有屯墾的軍民進入。但在史前時代,瑞穗地區就有人類活動,留下了掃叭石柱遺址。

我們騎上來都累得跟狗一樣了,這兩根大石柱是如何被運到台地上的?又如何被立起來?這石柱又是從那裡來?立在這裡的目的是什麼?一連串的問號都進到孩子的腦中,埋下種子,也許,若干年後,就會有一棵種子發芽!


騎在舞鶴臺地上,我又出了另一道題給團員,請一路仔細觀察,舞鶴台地的特產是什麼?「團長是不是咖啡還有紅茶?」親子騎過,觀察過,舞鶴台地的農特產不再是課本上的文字,而是深刻的生活體驗。

「前一陣子有沒有人看到一則新聞?有一位92歲的日本老人國田宏,他是日治時期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五月底時他回來花蓮見他的阿美族老友最後一面,也再看一次他父親在台灣的雕像,及他父親種植的咖啡園。」若干團員有注意到這一則新聞:「團長,那位日本老人的爸爸就是種植這邊的咖啡園嗎?」「沒錯那位日本老人的父親國田正二就是把咖啡引進舞鶴的人,可說是舞鶴咖啡之父。」


從舞鶴台地下滑時,特地帶領全團折到東昇茶園旁的「國田正二開拓之碑」及「馬有岳先生紀念像」,回憶這段幾乎被遺忘歷史,這兩位台籍與日籍的典範,是開發瑞穗與舞鶴的先驅者。

1930年,日本總督府花蓮港廳產業技手國田正二受命到瑞穗的舞鶴地區勘查,國田正二發現此地適合咖啡種植,乃向總督府提出拓墾建議。隔年,國田正二與住田多次郎合組住田農場,開始在舞鶴試種咖啡,期間並獲瑞穗士紳馬有岳協助,結果試種很成功,開始大規模種植,整個舞鶴台地幾乎都是咖啡樹,最盛時期曾達300多甲地。住田農場後來擴大成住田物產株式會社,努力開展銷售通路,也讓舞鶴咖啡成為日本皇室御用飲品。

 


離開舞鶴台地後就進入玉里鎮最北邊的三民里,如果仔細觀察沿途的路標,應該會發現如三笠橋這樣的名稱,日治時期,這個聚落稱為三笠村,因為樟樹與樟腦而繁榮。相對于現今的蕭條,很難想像大正時期,這裡樟腦屋多達三十幾座,旅館、商店、小學校、派出所等,樣樣俱全。我特別停在三民國小校門前,對照著1933年毛利之俊留下的三笠尋常小學校(三民國小前身)影像,那些挺直腰桿、面帶笑容的灣生,現在應該也是與國田宏一樣的九十多歲老人了!


騎進圖騰紋身的三民派出所補給飲水,也讓孩子親近印象中嚴肅的場域。詢問員警是否看過1933年三笠派出所警察與眷屬的照片,表情驚訝不已。所長邀請我們宣導反詐騙,一起留下了這張照片,相隔84年,同一個警局,同樣是團體照,同樣的興奮。

p.s.老照片左邊門柱懸掛著瘧疾防遏事務所,而我們孩子手裡拿著反詐騙的宣傳,不同時代的派出所,同樣肩負著政令宣導的任務。


越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不能一直注意同類型的事物,不能一直待在同類型的環境。所以,過了三民火車站,暫離環島1號線,轉進東側的田間農路。其實,不只孩子,大人也活跳了起來,都市土包子來到了田間,一切都是那麼的新奇!


傍晚5點半,今日里程已達90幾公里,對不常騎車的孩子而言,這已經很有成就感了,距離目的地約6公里,夏天7點才天黑,所以這是一天當中最放鬆的時刻,索性就到田埂上玩跳拍,還有火車來當背景。這趟親子單車旅行,不只是環境與人文的探索,更是親子一起烙下的刻痕,旅行還在進行中,已經有夥伴詢問,何時要再單車旅行?

雖然我們不能翻轉社會,但我們盡力改善週遭。我們帶著自己的孩子,帶著夥伴的孩子,用雙腳深入這片土地,用汗水增廣視野,用毅力換取高度。我們是童軍志工~一群引導孩子的義務服務員。


悠閒的騎在農路上,這裡小地名三軒,鄰近秀姑巒溪,養殖業發達,沿途看到幾座上萬隻的水禽養殖場,秀姑巒溪對岸的193縣道後方,就是以金針花海聞名的赤科山。


回到環島1號線,一鼓作氣騎進玉里鎮,饑腸轆轆的一群單車客,等待玉里麵煮的時間,已經把店內的小菜一掃而空。


*註 1: 環島1號線相關資訊

環騎圓夢APP(IOS:https://goo.gl/uqBlhT、Android:https://goo.gl/7uu77V


*註 2:本文參考的老照片,均翻拍自1933年「東臺灣曉聲會」出版的「東臺灣展望」 一書,作者是毛利之俊。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


★ 地圖左下角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請按右鍵「另存目標」下載。


※圖文來源:Eric的單車日記(本遊記報導由美利達自行車贊助提供)


<<<觀看更多文章>>>

<<<查詢完整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