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min Edge 540

【開箱】旅遊訓練好夥伴! 高階自行車錶 Garmin Edge 540 開箱~

發表於2023/06/14
711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Hi 大家好~我是 Jerry,2019 年開始接觸公路車,目前也有在玩鐵人三項和登山車,享受在自行車上吹風的快感。一直以來我都是用 Bryton 的車錶,這次因緣際會下入手新夥伴 'Garmin edge 540' 自行車錶,讓我的裝備大升級!也把開箱分享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


Garmin edge 540 (按鍵式) 與 edge 840 (觸控式) 自行車碼錶是 Garmin 2023 年 5 月一同上市的新錶款,與 Garmin edge 1040 (螢幕較大觸控式) 都是中高階車錶的新選擇。


 Garmin edge 540 的規格 

  • 尺寸:57.8 x 85.1 x 19.6 公釐(彩色螢幕)
  • 螢幕尺寸:2.6 吋(246 x 322 像素)
  • 重量:80.3 公克
  • 防水等級:IPX7
  • 電池效能:最長可達 26 小時(可充電式鋰離子電池)


 Garmin edge 540 升級之處  

相較於 Garmin edge 530,Garmin edge 540 多了許多由 Garmin edge 1040 下放的技術。如電量提升、Multi-Band 多頻衛星定位與 SatIQ 自動切換多頻定位、體力量表、騎乘能力分析、路線特性分析、功率配瓦、ClimbPro2.0 自由騎乘、虛擬競賽、固定距離航線規劃、接口變更為 USB Type-C 等。

(圖片擷取至Garmin官網)


 Garmin edge 540 開箱介紹  

Garmin edge 540 內容物除了車錶本身,還有固定座、USB 傳輸線、攜行繩等配件。由於 Jerry 已經有速度、踏頻與心跳感應器等配件,所以這次僅選擇一般版;想要一次買齊的小夥伴也可以選擇全配版。所有配件一次滿足~接著讓我們趕緊來開機設定!


 Garmin edge 540 連線操作 

車錶設定

Garmin edge 540 可透過 Garmin connect 進行同步,將相關資訊同步到車錶中,這樣在基本資料設定的部分就可以直接擷取個人訊息(如:體重、心律、FTP 設定等等)。


心律偵測器

因本身有使用 Garmin Forrunner 255 手錶,透過 FR255 中的「心律廣播」功能,就可以讓 Garmin edge 540 獲得騎乘心律數據。

Garmin edge 540 在初期設定時,可透過「新增感應器」功能將車上有使用的配件與車錶連結,Garmin edge 540 本身也能與 ANT+傳輸介面的配件相容

Jerry 的車上配有雙邊曲柄式功率計可獲取功率資訊,初次設定時可透過轉動曲柄來喚醒,讓 Garmin edge 540 可以順利配對。

我的功率計非 Garmin 原廠的配件,功率分析圖表與紀錄功能在使用上都沒有問題,但少數功能則不支援(如:分析單邊功率與踩踏滑順度等),建議可使用 Garmin 自家的踏板式功率計來獲取更完整的踩踏分析。


車錶座安裝

可以使用原廠附贈的轉換底座將車錶安裝到自行車上,也可使用延長式轉換支架;另外,配件中也有附贈 Garmin 圖標綁繩,綁上再出發,讓你信仰加倍!


 Garmin edge 540 實測分享-巴拉卡公路 

換了新裝備就會迫不及待的想要騎車呢!趁著假日好天氣去練練腿,這次騎乘的路線是巴拉卡公路(關渡~巴拉卡公路~二子坪、再從仰德大道下山),從家裡來回總長約 66 公里。


Jerry 本身方向感非常不好,因此每次出發前都須要做足功課用腦記錄線,平時 GPX 只能傳輸到手錶,在騎乘的安全性以及準確性來說都非常受限,所以車錶具有導航功能對我來說非常有幫助。這次就來試試看 Garmin edge 540 的導航功能到底可不可以帶我順利上山!


導航路線可以透過 Garmin Connect 中「路線搜尋」來尋找你想去的路線 GPX,或是透過第三方軟體導入想要的 GPX,不過要注意的是第三方 GPX 需要先導入 Garmin Explore 才能再導入 Garmin Connect 中。


Garmin edge 540 有內建台灣地圖,若你開始騎乘的定位不是 GPX 的起點位置,Garmin edge 540 還會跳出提醒,詢問是否需要導航至路線起點,對於路癡的我真的是一大救星!例如這次的起點設定為關渡,從家裡出發時,Garmin edge 540 便跳出提醒,詢問是否需協助導航至起點。


Garmin edge 540 為按鍵式操作,基礎縮放沒問題;但如果需要編輯地圖路線,那麼就會需要使用手機進行操作。由於 Jerry 路線規劃都由手機完成,因此在這方面操作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轉彎前提醒真的很貼心呢!


設定路線時也會詢問是否要使用功率配瓦。


設定好路線就讓我們粗花!GOGO~


大小部分,Jerry 認為大小剛剛好!不會太大佔空間或增加重量;不會太小導致不意操作或看不清楚。


車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數據給車手,Jerry 在出發前有先設定一個自訂頁面,依照我過去常用的功能,如:心律、功率、時間、里程等,將這些我需要的數據合在同一個頁面。


Garmin edge 540 也有將功率、心律等數據圖形化,讓你一眼就能快速了解數據曲線!心律功能在騎乘時會與手錶的數據同步,就可即時看到自己的身體狀態。功率分析部分可自由設定圖表與顯示內容,藉由個人資料設定來顯示功率區間、推力比等資料。這邊也建議搭配 Garmin 自家踏板式功率計,才有辦法獲得左右踩踏分析的數據,讓分析數據更完整。


Starmina 體力量表是這次 Garmin edge 540 的新功能(建議搭配心律配件使用)。除了實時計算消耗的體力外,如果日常有使用 Garmin 穿戴裝置,也可藉由 Garmin 生態系了解疲勞程度並計算體力上限


順利到達導航到爬山起點 ~讓我們開始爬坡!


一進入爬坡段就顯示出了這個畫面! 阿~是這次的 Climb Pro 2.0 功能!Climb Pro 2.0 會在路線上坡路段提供上坡資訊(顏色換代表坡度),讓騎士可以事先了解未來路況,並有效的分配瓦數(體力)來迎接下一個上坡。過去的 Climb Pro 功能只有在預先加載 GPX 的情況下才會出現;而 Garmin edge 540 的 Climb Pro 2.0 只要偵測你在上坡就會自動加載,讓你無須加載地圖也能使用這項方便的功能。


Climb Pro 2.0 的頁面是這次 Jerry 最喜歡的頁面之一,在上坡時詳細告訴你接下來要迎接的坡度,並且透過功率計能清楚分配瓦數;透過自訂調整這些都能更改為自己需要的數據!


成功上山~


最後下滑也使用導航功能把我們平安帶回家!


 Garmin edge 540 使用感想 

導航功能

Jerry 騎車最大的樂趣來自嘗試不同的路線,因此導航是我最常使用的功能;Garmin edge 540 的導航軟體讓我有使用車用導航的感覺,路線重新計算快速、警示提示直觀


但因為 Garmin edge 540 是按鍵式設定,車錶上的操作需要練習一下,建議行駛間還是要注意前方以免發生危險。地圖的設定也建議停下來使用手機操作比較安全快速!如有觸控需求則可以選擇 840、1040 兩款。


圖表顯示

Garmin edge 540 的圖表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點,不管是功率、地圖、坡度、還是瓦數建議都做得十分直覺。搭配 Climb Pro 2.0 功能也能讓你一上山就能了解坡度狀況來分配體力


雖然 Jerry 本身也不是騎車特別厲害,但藉由車錶圖表的快速呈現,讓我在騎乘時可以迅速注意到節奏是否太快、前方是否有很累的坡等等以提前做準備。這些資訊的呈現方式讓我在騎乘上有了全新的感受。


Garmin 生態系

軟體整合也是 Garmin 一直以來讓我感到方便的地方,Jerry 目前使用 Forunner 255 三鐵手錶。隨著騎車玩三鐵的癮頭越來越大,原先認為車錶買其他牌子湊合著用就好,紀錄都用手錶紀錄即可。


但這次藉由 Garmin 生態系的連動,車錶不再只是車錶!透過 Garmin Connect 設定訓練、導航、回傳日常狀況並持續記錄,再藉由簡單的圖表分析來呈現即時運動資訊,隨時監測路況及體能,讓車友可以即時做出應變及調整。種種功能都讓 Garmin 如同運動教練一般協助你,這也是此次會選擇入手 Garmin 車錶的原因。


 開箱總結 — 為何選 Garmin edge 540? 

為何選 Garmin edge 540 而不是 840/1040?Garmin edge 540 在軟體功能上與 840/1040 別無二樣,有許多 1040 下放的功能;與 1040 相比真的是 CP 值爆表!

我認為 540 與 840/1040 最大的差異就是有無觸控功能,建議可以從按鍵式與觸控功能兩點下手。由於 Jerry 在日常操作都已習慣按鍵,在高速騎乘操作下也不會調皮去滑動介面,因此我選擇 540 做購買。

螢幕大小與太陽能功能就取決個人使用需求,根據官方的資訊,Garmin edge 540 一般版(無太陽能)在密集使用的情況下,電力可持續達 26 小時、省電模式可達 42 小時,這對於 Jerry 的使用習慣來說已經綽綽有餘。

大小部分也是非常夠用,將近半個手掌長的大小好拿也好攜帶,放在車上也不會太有負擔,介面操作與觀看上也相當足夠。最終考量到荷包深不深(很淺 QQ),就選擇了Garmin edge 540 作為我的新夥伴。


感謝讀到這邊的小夥伴,未來有機會在河濱或是賽場上看到 Jerry 可以點個頭打個招呼 ~ 未來有酷東西再來和大家分享,我們下次見 ~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上內容不代表自行車筆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