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變速段數,越多越好?

Kuma
發表於2017/11/14
38,341次點閱
6人收藏
加入收藏

大家如果有 follow 到今年台北國際車展或是許多製作鏈條、飛輪等傳動系統廠商的訊息,應該就知道已經推出了 12 速的飛輪跟鏈條。甚至國外的車友自行加工做出了 13 片的飛輪,但是這真的有需要嗎?


▲改裝的 13 速飛輪(圖片來源:Phil Wood & Co.


輪組的棘輪座長度在不另外加工的情況下是固定的,若要放進更多速別的飛輪,勢必要將飛輪的齒片切得更薄才有可能做出更多速別了,而越切越薄的飛輪耐用度相對也比較差。使用越多速別的變速器,表示在飛輪同樣區間內多了幾片齒片,換檔會比較綿密並且比較不會有頓挫感。看起來似乎優點蠻多的,但問題是那是在同樣齒比的飛輪上才會有優勢。


▲棘輪座位置圖(圖片來源:陳彥任)


大盤一樣採用 CT 盤(50/34),後變 10 速 11-25T 與後變 11 速 11-32T,哪一個比較密集呢?這樣的舉例可能不是那麼好,換個齒比,一樣 CT 盤,配上10速的 13-29T 與11速的 12-29T 。發現了嗎,其實是一樣的。


因此速別越多不見得會比較好,比起更多的速別,「適合自己的齒比範圍」我認為比起換上11速更為重要。如果這樣還是不清楚我們可以看看下方的表格:


▲11速飛輪配CT盤(50/34 配上 11-28)


▲10速CT盤配上11-28


表格中紅色的代表鍊條歪斜度太大,不建議使用的齒比。而藍色則是兩盤中有重疊到的齒比(接近的齒比我也列為重疊的)。


我們可以發現到 「11 速」扣除斜率太高的,可用齒比為「16 種」,而「10 速」為「14 種」。但在扣除重疊度的部分可發現「差異其實不大」。


以我自己的經驗,過去幾年騎車都是使用 9 速或 10 速,今年牽的阿桃才換上第一套 11 速變速器,齒比範圍類似 (飛輪從最大齒29換成28),騎起來的感覺其實完全沒有差異。


▲(圖片來源:陳彥任)


並不是否定越多速別越好,而是換上的齒比要有效益才不會浪費錢。速別固然可以作為參考,不過其實真正重要的東西,是「齒比範圍」,越重的齒比決定你能騎多快,齒比越小讓你可以爬更多陡。所以齒比範圍越大,可以應付的情況就越多。


公路車追求的「綿密齒比」,是為了競賽而推出的,以避免在換檔時齒差過大造成浪費多餘的力氣。而一般的車友們如果非常的追求卓越,當然換上越綿密的齒輪也是很好的,但若不是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齒比範圍就好了。


然而,飛輪最小的齒片 11-23T、11-25T 到最大的 11-32T 和 11-36T;大盤從 53/39、50/34 ,到現在流行的 52 /36,甚至是最新的 46/30,搭配起來有這麼多規格,你知道怎麼樣的齒比是適合自己的嗎?

這裏就給點個人小意見,算是依據騎車習慣的不同適合的齒比推薦:

  • 平路優先:53/39 配上最大飛輪齒片 25T 或 28T。
  • 爬坡優先:50/34 或 46/30 配上最大飛輪 32T。
  • 一半一半:52/36(優先)或 50/34 配上最大飛輪 28T。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文章>>>

<<<查詢完整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