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碧波、稻浪、黃金雨 騎閱嘉南老台灣

Eric Chen
發表於2017/06/21
2,575次點閱
1人收藏
加入收藏

【休閒路線-台南市、嘉義縣市】

路線:嘉義-白河-後壁-水上(里程 65 km,總爬升 187 m,旅行時間 9 小時,旅行日期:2014/06/14)

六月的嘉南平原,總是散發著富饒的浪漫,聞著喜悅的稻香騎行,溶入接天的碧海裡,在細雨中吟詠芙蓉搖灩、靜觀翠荷弄珠。綠隧道果香四溢,飽滿的芒果讓人垂涎欲滴。落幕後的木棉道回歸寧靜,翠綠新葉與赭黃青草交錯出脫俗的孤寂,阿勃勒站上季節的舞台,為翠綠的仲夏披上黃衫,低垂的珠簾掀開南國的浪漫。騎進似曾相識的街道,木造街屋散發著暖暖的家鄉味,冰果室的情人座冰凍著青春浮光,老農熱情的招呼,眼中流洩出被遺忘的老台灣。



追尋黃金雨的感動

前一晚南部大雨,集合當天下雨機率達80%,但約騎的車友們還是從全省不懼風雨而來,有三位車友更是清晨四點多就已搭夜車抵達嘉義,在速食店吃了兩份早餐。

照例,集合後先拍團體照,接著,在旅客的注目下騎進細雨中,一旦在雨中踏出第一步,雨就不再是牽絆的因素了。一路往南,利用湖子內路出市區,接中義路轉168縣道往西至番子寮,再往南過溪洲子後就進入台南市白河區的詔安厝,迎接我們的是阿勃勒盛開的黃金隧道。


串串的金黃在雨中嬌豔欲滴,灑落遍地的花瓣更似黃金雨,緩緩地騎進這夢幻的隧道中,舉手輕撫日夜思念的黃金青絲,在隧道上激起圈圈的漣漪,巧克力胎揚起弧形的水珠,也揚起了片片黃金的激情。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我們完全迷失在串串的黃金葡萄中,脫下雨衣,來回取景,大家直呼,不枉費雨中來這一趟。


時代的故事

「四十九欉」,令人莞爾的小地名,現在雖然不見四十九欉芒果樹,但卻充份體現昔日的農家味,這也讓我想起在國外的旅行,各國老地名的由來都很相似,例如「Kicking Horse」,也許以前的拓荒者旅行到該地都要踢馬上攻,充分反映著時代的故事。

過了四十九欉,轉入田間小路探索,綠意襲人,蜿蜒的農路讓人對每一個轉彎都充滿期待,一下是碧波萬頃的蓮園,一下是稻穗飽滿的黃金良田,經過一處玉米田,雨水沖刷的泥沙掩蓋了路面,巧克力胎如魚得水,一躍而過,光頭胎謹慎操控,享受泥上滑冰的樂趣。Anny抵擋不了泥巴的吸引力,下車牽行,Alan取笑她踩了一腳大便,笑過了頭,反而自己「落鍊」,只好下車採進大便中。一段外地人不會拜訪的農路,卻帶給單車旅者這麼多的體驗與歡樂。


詔安厝巷弄中的一位阿伯讓前進的隊伍停了下來,阿伯正在修理一部拆下前輪的怪車,看似電動腳踏車,但又像機車。阿伯很自豪的跟我們解釋,這是一台已經用了四十多年的機車,當時的機車有曲柄與腳踏板,騎到沒油時還可以踩踏前進。阿伯很熱情地邀請大家下次再來,他樂意借這台古董車,讓大家用古早的機踏車探索古意的白河。鄉村的純樸與熱情再再讓人感動,這也是台灣最美的地方。


蓮鄉的仲夏清涼

過了詔安的地標斗笠公園,離開鄉道,利用農路從東北側進入蓮花公園,蟲嘶蛙鳴、花香鳥語,我們在北側從容悠遊,大部分來訪的遊客集中在公園西南側,有別於團客的路徑,讓我們看見蓮花公園清幽的一面,享受詩人眼中碧波浩淼的水雲鄉。

車隊進入南側,遊客頻頻探詢,也有人直呼下次要騎鐵馬遊蓮鄉。如預期,南側有展示巨大的蓮花,大王蓮上站著小孩,為農家帶來收入,也讓我們有緣見到這傳說中的巨大蓮花。


往南到玉豐,過玉豐國小後往東,這段往竹門的鄉道兩側是成排的芒果樹,茂盛的枝葉在道路上空形成一道綠色的天然屏障,這是單車人最愛的玉豐綠隧道。一開始是暗綠的基調,漸漸的片片翠綠冒出了頭,終至各種綠色繽紛,並交雜著赭紅的火花,宛如一場低空的煙火。盛夏騎行,綠蔭遮天,暑氣全消,但看著飽滿的芒果,心裡一直想者,如果能來一碗芒果冰沙多好!


折回林初埤,豔紅落幕後的木棉道回歸原有的寧靜,翠綠新葉與赭黃青草勾畫出孤寂的脫俗美感,在人潮散去後,我們得以悠閒地感受木棉道較不為人知的一面。脫下雨衣,騎進清新的綠蔭大道,細雨滴在身上、也滴進了心底,肌膚感受著自由的風,心享受著與自然相映的清涼。


水碧山青 古意新解

小南海是由將軍埤與上茄東埤所組成,在小南海普陀禪寺整補後,利用自行車道離開短暫的喧囂,在上茄冬埤的東南側,轉入遺世獨立的湖濱木棧道,頓覺水碧山青、湖光山色,不由得感嘆這次梅雨末的旅行,風與水常阻斷人們前進的意志,但是,當人們跨出第一步以後,卻又驚嘆,風與水所創作的天成麗景。


小南海南側的土溝社區因為成功的社區營造,漸漸成為單車客與背包客拜訪的亮點。土溝與菁寮同屬後壁區,都是老農村,經過社區營造後,兩者有截然不同的呈現。土溝有藝術家進駐,道路兩旁的裝置藝術超吸睛,整個社區有一股古老傳統與現代前衛的衝突,宛如時空的地震讓兩個時代的斷層交疊在一起。


空氣中飄著糖香的年代

在白河與後壁旅行,不時會遇到五分車的軌道與鐵道橋遺跡,讓人在荒煙漫草中仍然嗅出古早的甘蔗香。離開土溝後,進入五分車軌道改建的自行車道,筆直南下,想像正載運滿滿的甘蔗,奮力朝糖廠的大煙囪前進。經過約5公里的奔馳,終於進入烏樹林車站。


烏樹林車站位於烏樹林老糖廠中,糖廠建於1909年,初由東洋製糖株式會社設廠,1927年轉售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據說當時的明治牛奶糖(森永牛奶糖前身)原料就是烏樹林糖廠供應的。1944年,台灣總督府核准明治製糖株式會社申請的新營至東山客運線,烏樹林的鐵道正式開業,兩年後(1946年)烏樹林車站正式落成,也就是今日我們所見的日式木造車站。


客運開通後,五分車軌道上跑著有別於縱貫線的專用客車廂,烏樹林車站也成了白河、東山往返新營間的樞紐。在搖晃的五分車上,聞著甘蔗香進城或返鄉,就成了老一輩居民共同的時代記憶。1979年客運停駛,烏樹林車站跟著走入歷史,2001年,台糖將烏樹林園區改做休閒遊憩用途,烏樹林車站重新開放,車站內懷舊的鐵道文物讓人駐足流連,軌道上的五分車載人駛入那個空氣中飄著糖香的年代。


意外的驚喜

北返後壁車站時路過安溪國小,校園中的兩棟和式建築讓我們停下了踏板,旅行總是有許多令人意外的驚喜,旅行前做的功課沒有注意到這兩棟建築,直到路過才發現寶。兩棟和式建築像極了菁寮國小的同式建築,不同的是安溪國小內的辦公廳及禮堂仍保留著木頭的原色。回家後查詢資料才知道,兩棟建物分別落成於1953年及1955年,與菁寮國小幾乎都是同時期建造的。


後壁車站東南方的後壁黃家古厝占地約兩甲,前有水池園林,後有果園,進入古厝前是一段幽深的椰林大道。1926年建成的閩洋混合建築,建材來自閩南,工匠也多從唐山聘請而來。建物格局屬於傳統的四合院二進左右護龍,寬闊的外埕,開敞的廊間,洗石子的廊門,精美的彩繪雕飾,紅牆、紅瓦配上灰色的廊柱,不只古色古香,整體的氣度更是讓人懾服。


後壁車站是1941年嘉南大地震後重建的,主建物有架高的洗石子基座,木造白色牆體搭配魚鱗板的灰色屋瓦,流露著濃濃的日式風味,候車室內的長條木椅,更是將人帶回電影中的舊日場景,這是台鐵西部幹線南部路段僅存的幾座木造車站了。


浪漫指數破表 女王最愛

利用南82鄉道往菁寮,墨林里的聖十字架天主堂,是菁寮異國風味最濃的地方,指向天空的銀色錐形金字塔與綠色稻田中勞動的農民是如此巧妙地融合在廣穹的嘉南平原中。更讓人驚訝的是,聖十字架天主堂是由1986年普立茲克獎得主、德國建築師波姆(Gottfried Böhm)所設計,建於1960年的天主堂是波姆的第一件國外作品。


天主堂對面的菁寮國小是大多數菁寮人的母校,老校有當然有老建築,進校門右側就是建於1951年的禮堂,藍白色,木造灰瓦,與它相對的是左側1956年所建,同樣沿襲日據時期工法的木造辦公室。


校園內還有日據時期的升旗台,數棵巨大的百年榕樹庇蔭著菁寮學子,田徑場旁大片的桃花心木林是菁寮國小特有的景致,挽著女王纖細的手,走進落葉滿地的樹林中,蟬鳴配上沙沙的落葉,浪漫指數破表。


嫁妝一條街

鐵路開通前,菁寮是當時南部地區僅次於鹽水的大城鎮之一。菁寮有兩條要道,一條為南北向,可通嘉義鹿草(北勢街),另一條為東西向(南82),連接白河,要道的交叉點發展為區域的商業中心,不只是農產市集與日常用品買賣,甚至演變成嫁妝一條街,鄰近農村都到此採購嫁娶用品。


北勢街上最吸睛的是二樓式的木造街屋,這是黃家的老厝,繁華時期曾經出租經營過鐘錶店、棉被店、與飲食店,溫暖的原木色澤不斷地散發著濃濃的家鄉味。


對面的金德興藥鋪是阮家古厝,這棟閩南式街屋建築大約有兩百年歷史,雕樑畫柱、古色古香,無論是窗框、樑柱、斗拱、閣樓,處處作工精細,歲月的痕跡下仍難掩建造時的精緻華麗,冬陽從窗框中投射進來,黝黑的藥櫃與藥罐更顯古樸典雅,藥鋪雖然已經不營業了,但退休的主人還是在古厝中為訪客熱情地導覽。


絕代風華無米樂

新源成布莊就在北勢街口,阿嬤的花布枕頭遠遠的就吸引著眾人的目光,一匹匹的花布立在店內的櫃子上,年輕的朋友可能沒有見過布匹,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尋常人家只有在喜慶及新春時才會到布莊量製新衣,布匹就成了嫁妝中不可少的大禮。


面對布莊左側是新和源餅舖,目前由第三代經營,老闆娘稱她做的是草地餅,這是旅人的古早味,也是鄉親魂牽夢縈的家鄉味。「無米樂」紀錄片中崑濱伯的家就位在餅舖左側,崑濱伯總是滿臉笑容、不厭其煩地與訪客互動。


崑濱伯家對面的和興冰果部冰存了超過一甲子的古早味,圓形的拱門,黑松汽水贊助的價目表,直角立背的木造情人座椅,再加上掩人耳目的屏風,真的讓人發出會心一笑。當綿綿冰上桌,帶著青澀記憶的獨特香蕉水口味在齒間流轉,資深帥哥美女們少年時期的浮光掠影就在冰凍中甦醒!


歷史的餘溫

慢騎北勢街、後廓社區北返,體驗先民行旅的心情,八掌二橋上鹿形的路燈提醒旅者將要進入鹿草鄉。為了避開車流,在水上鄉切入縱貫鐵道東側的小徑北上,再接嘉油鐵馬道進入市區。這是嘉義新興的自行車道,利用中油閒置的舊鐵道修築而成,沿途時有濕地生態、荷花、池花廊,植栽綠化豐富,是一條產業遺構活化的好車道。


我們的終點是嘉義車站南側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這是一棟日治晚期的老建物,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西式三樓建築,外觀簡明純淨,細部仍保有典雅裝飾,具有現代與古典雙重的風格。嘉義分局在當時管轄雲、嘉、南三縣市的菸酒專賣事業,可以想像當時這裡人生鼎沸的盛況,在這棟溫度尤存的歷史建物前,我們用感激的心為單車閱讀老台灣劃下短暫的句點。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

★ 地圖左下角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請按右鍵「另存目標」下載。


坡度分析圖


※圖文來源:Eric的單車日記(本遊記報導由美利達自行車贊助提供)


<<<觀看更多文章>>>

<<<查詢完整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