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天堂邊緣-雙連埤、福山植物園

Eric Chen
發表於2017/04/15
6,734次點閱
1人收藏
加入收藏

【休閒路線-宜蘭縣】

路線:台七丁-雙連埤環湖道路-雙連埤產業道路(里程 30 km,總爬升 463 m,旅行時間 5.5 小時,旅行日期:2015/04/08、2015/04/17)

蘭陽平原西側,有一個群山環繞的國寶級濕地-雙連埤,常年雲霧繚繞,霧雨綿綿,濃鬱的森林旁,老農在田間耕作,鴛鴦與小鸊鷉在湖中優游,湖畔炊煙裊裊,寧靜的山谷宛如一幅畫。在畫中緩緩探索,古厝、農作、人文、歷史、地質、生態,處處都有先民的故事,處處都是大自然的寶藏!

騎進濃密樹蔭構成的綠色隧道,天成的五星級自行車道連結的是一座雨霧森林,福山植物園是台灣難得的低海拔淨土,不只是植物保育的重鎮,也是動物的樂土,水生植物池的景致最讓人流連,清澈的湖水靜臥在群山懷抱中,宛如在天堂。



天成麗景

雙連埤位於宜蘭縣員山鄉,台7丁省道起點,距宜蘭火車站約16公里,海拔約470公尺,是一個內陸淡水湖泊,水生植物的種類達全國三分之一,穩居濕地之冠,稀有植物多達十餘種,所以被稱為「水草天堂」。埤中有一座會移動的浮島,是全台唯二的自然奇觀,除了豐富的溼地生態,雙連埤週遭還有森林與溪流生態系,充滿了生物多樣性,因此擁有「野生動物保護區」及「國家重要濕地」雙重身份。


單車環湖是一趟令人愉快的森林浴之旅,一路鳥囀蟬鳴、天籟飄揚,石頭古厝默默的傳達百年物語,杉木林旁一畦畦的農作訴說著人與自然的和諧,湖畔白芒隨風搖曳,湖上煙波蕩漾,遠處山嵐渺渺、層巒疊翠。天成麗景,無法言語,萬物大美,直入本心。


雙連埤與福山植物園是一條休閒等級的親子路線,不只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與地質景觀,還有動人的歷史與人文,讓騎行充滿驚嘆與期待。如果孩子還小,可以專注在雙連埤的探索。健腳的車友可以從宜蘭出發,或者4+2到員山,大湖派出所旁的普恩廟有停車場,普恩廟到雙連埤約9km,爬升480m,熱身足矣!


休閒騎的車友直接停車在雙連埤的土地公廟,土地公廟約略位於谷地的中央,沿著公路在谷地北側前行,到盡頭左彎往南就可見土地公廟。


雙連埤的前世今生

集結後領著車友往南騎到T字路口,讓大家360度觀察這處谷地,我詢問車友:「雙連埤顧名思義有兩座埤塘相連,為何目前只見一座埤?」

雙連埤原有大小兩潭的湖水,原住民叫它姐妹湖,原是泰雅族人的重要獵場,山羌、水鹿等動物常至湖畔飲水。從1923年測繪的地圖可知,較大的湖位於東側,當地人稱上埤,西側的湖較小,稱下埤。枯水期時,埤塘中分為二,豐水期時,溢聯合一,故名雙連埤。


日治時期鼓勵開墾,居民開鑿溝渠將下埤湖水排空,下埤漸漸陸化,所以今日的下埤已是一畦畦的農田,田間常見青蔥、芥菜、高麗菜、紅鳳菜等作物,雙連埤大部分的居民也居住於下埤。

1932年,台灣山岳會宜蘭支部的一個44名登山團體,留下一段有關雙連埤的登山記錄:「雙連埤,海拔1160尺,與水社(今日月潭)相像,四周為山,東南方有大水池,10年前原有兩個水池,如今一個已被埋,池面積約16甲,耕地面積67甲,56戶人家,是313人的寒村。」

記錄中還提到:「雙連埤的自然景觀優美,俄然有北歐風情的錯覺,農夫在田畦上放置滾筒形狀稻草梗,將稻草鋪排後再種上蔥苗,相較嘉南平原,宜蘭蔥特別粉嫩高大,或許水質與土壤得天獨厚吧。」


在T字路續往南騎,路的尾端有一座廟,萬善堂,這裡埋藏著開墾時挖到的無主骨骸,也埋藏著雙連埤的歷史。

2001年,在萬善堂附近發掘出一支「石斧」,鑑定距今約有2500年,雙連埤可能是古蘭陽的文明發祥地之一。清領時期,絕少漢人上山,只在山下設隘,防原住民出草。即使到現在,員山鄉大湖村這段台7甲線的路名還是「隘界路」。日治時期,日本軍官中村一角來到雙連埤,向日本政府承租雙連埤一百甲土地,再召桃、竹、苗客家族群進駐開墾,每戶配發毛瑟槍一把,但偶爾還是有原住民出草,萬善堂就埋葬了被害者的遺骸。

日本政府的「台北州理番誌」記載:明治41年(1908)9月23日,在距雙連埤開墾地北約300公尺鞍部下方道路上,有農民男5名女1名被馘首。依據雙連埤開墾事務所主任中村一角,及一行人當中倖免於難的一婦人所說:「該日遇難的一行人共7名,從大湖庄要前往雙連埤的途中,被12、3名埋伏的出草蕃狙擊…,一名婦人走在最後面,一聽到槍聲,驚慌之餘立刻跑下斜坡,因而倖免於難。」


百年古厝 導演的最愛

在萬善堂前左轉往西,進入泥石路面的環湖道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樸的石頭古厝。


這是一棟近百年的古厝,也是雙連埤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古樸的外觀曾經吸引過許多電影與廣告來此取景。【稻草人】、【魯冰花】、【看海的日子】、【總鋪師】等都有在雙連埤取景,淺田涼喉糖廣告中清純的女孩就是在此石頭屋前躲雨。

根據戶籍資料,1910年,楊梅三湖的鄒姓客家人士已來到雙連埤墾植,當地羅姓耆老的口述也指出,最早進入開墾的是鄒姓人家。據石頭古厝主人鄒家第三代鄒運城表示,鄒家世居楊梅,祖父因為愛賭博及愛抽鴉片,土地變賣一空,只好離鄉背井,輾轉來到雙連埤開墾。


七十多歲的石頭古厝女主人,一邊與我們聊古厝的往事,一邊持續勞動。


如果你有探索的精神,石頭古厝前可以找到一座水閘門,為何會有水閘門呢?


雙連埤原屬私人所有,1993年新購主人進行埤塘整地,雙連埤生態浩劫開始,三年後拆水門放乾埤水,2001年,地主再度整理湖域,放生大批草魚等魚種養殖,雙連埤成了養殖場。期間保育團體積極抗爭,地方政府與地主數度對簿公堂。最後終於在2003年,由農委會立法保護,並由宜縣政府撥款徵收,雙連埤濕地得以保存。


雙連埤環湖道路雖然是泥石路面,但路面還算平整,大部分路段都有綠蔭,是休閒騎的理想路線。


再往前有一座土角厝,這是石頭厝主人鄒運城蓋給妹妹與妹婿的房子,目前已無人居住,由鄒先生維護使用。雙連埤前四大姓為吳、高、鄒、羅,這四姓間都有親戚關係,早期開墾艱辛,外地人都不願女兒嫁入山裡吃苦,因此嫁娶都以附近鄰居為主,所以變成目前大四姓人家都是親戚。目前居住在雙連埤的居民多是第三代的老年人,第四代多已搬離。


我們沒空拍微電影,也無法拍廣告,跳拍總可以吧!


意外的無名林道

土角厝左側杉木林邊的單軌農路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先讓公路車與旅行車回到環湖道路賞湖景,登山車就進入探索了。


林道開頭,似乎不錯,更加深我們進入探索的好奇心。


進入杉木林,森林邊緣有絕佳的光影。


進入陡升段,竹林與杉木混生。


進入濃密的杉木林中,真是一條優質的林道。


探索了約500公尺,未見盡頭,很可能是一條上山工作的林道,維護良好,路況頗佳,為了不讓在山下的車友等太久,我們只好打住回頭,改天再專門來探索這條優質的林道。回到入口處,遠眺湖區,車友已在路邊引頸期盼,有人大嘆:「早之有如此優質的林道,就應該騎登山車來!」


騎入畫中

湖的西南側有一座狹長小島,踩上去還有點彈性,島前方是拍攝湖景的好地點。往北望,山嵐渺渺、層巒疊翠,湖畔炊煙裊裊,寧靜的山谷宛如一幅畫。連續兩個星期拜訪雙連埤,一次霧雨綿綿,一次豔陽高照,剛好看盡雙連埤的萬種風情。


再往前騎,路邊有鐵皮農舍,農舍旁就是大片的菜園,假日時有農夫會在此販賣現摘的蔬菜。


把單車靠到路邊,在此走進湖畔探索。


有限度的開墾,讓雙連埤仍維持良好的生物多樣性。


國寶級的地形景觀

往東望,湖面煙波蕩漾,湖的東側是一座浮島,這是雙連埤翠珍貴的地形。浮島是有由沈水植物累積而成的「草毯」,約一個足球場大,島上草木盤根,腐植土厚達三台尺。但草澤生長的的根系無法定著到湖底部,每當水位上升時,浮島便會飄移,颱風過後尤其明顯,是臺灣碩果僅存的天然浮島。冬季時,冬候鳥多以此為棲息地,浮島上還有台灣瀕臨滅絕的特有植物「水社柳」,20世紀初,日本學者在日月潭水社附近發現而命名,隨著日月潭高度開發,雙連埤成為水社柳僅存的重要棲地。

你無法想像,如此珍貴的浮島,在縣政府徵收雙連埤前,曾經被剷除,幸好環境保護的意識抬頭,我們才得以留下如此珍貴的雙連埤。


陰雨時,泥石路面會有一些積水,這樣的路面讓登山車如魚得水!


再仔細觀察雙連埤四周的地形,東南側的地勢明顯較其他方向陡峭,這是後來地層攏起造成的,就是這劇烈的地殼運動讓雙連埤成為堰塞湖。

在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期間,曾經在東南邊半山腰蓋了一座「公館」,負責推廣日語,規定所有小孩都必須到此學習日語。目前已無任何遺跡,只有森林邊的菜園與默默耕種的老農。


目前雙連埤種植最多的經濟作物是紅鳳菜,在上埤的南側、北側、及下埤都有大面積種植。


湖的四周杉木林環繞,層層山嵐與茵茵湖水相映,出世的氛圍,入世的絕美,讓人無法言語。


水草天堂

到了湖的東側,尋找浮島與陸地相連處,一開始還有湖水相隔,後來就變成類似沼澤地的小土溝相連,再來就是大片野草與陸地相連。


湖的東側有另一棟土角厝,這棟土角厝一直都有在使用,所以每隔一段時間來,就會有不同的生活光景。


雙連埤真是「水草天堂」,看,這是台灣萍蓬草,是瀕臨絕種的台灣特有種喔!


天堂秘境

雙連埤東側的杉木林中也有一條美麗的林道,絕佳的光影深深吸引著我們,沒有騎登山車來的車友,也都借車來騎上一段。


林道前段雖有起伏,但路面平整好騎。


大約100公尺後,轉為單軌山徑,再往後看是陡升的地勢,可能要扛一下,留待下次與另一條無名林道一起探索。


離開環湖道路,回到台7丁省道的柏油路面。許多車友都知道,雙連埤至宜蘭這段省道原來稱台 9甲線,與新店到孝義的台 9甲線是同一條省道,登山車友常騎的西坑林道是計畫連接兩邊台 9甲的原始林道。但公路單位早已放棄打通,所以2014年7月16日公告,台 9甲線調整為新店-孝義(原路線名稱為新店-宜蘭 ),里程調整為19.833公里(原里程為66.188公里)。原孝義至雙連埤路段(未開闢)解編;原雙連埤至宜蘭路段改編為台 7丁線, 路線名稱為雙連埤-宜蘭,里程為16.210公里。


眼尖的攝影師看到遠處的落羽松就知道是處絕佳的取景點。騎到落羽松林下,為愛駒留影,有新人也來拍婚紗,剛好再以他們為背景留下美麗的見證。


換車友輪流上場,大家直呼,太美了!當然要來張團體照!


野夫炊煙,無菜單的餐廳,如果時間充裕,也可以有小小的 coffee break.


友善耕作的小舖,應該假日才有營業。


環境教育基地

看到雙連埤環境教育基地的指標,我們離開省道,左轉往南,進入農路。


雙連埤環境教育基地又稱雙連埤生態教室,原來是大湖國小雙連分校,從校園面積與教室的數量就可以知道,這是一所很迷你的分校,甚至沒有操場,但這小學對早期雙連埤的居民卻是得來不易。

日據時期,雙連埤只有學習日語的「公館」,臺灣光復後,由當地羅氏家族捐地,村民集資設立學堂,經過十多年,在居民大力奔走下,於民國46年併入員山鄉大湖國小,成為雙連埤分校。後因人口外移嚴重,74年時停招,當時只剩兩名學生,政府編列交通補助款,兩位小朋友天天坐計程車到山下大湖國小上課,82年正式撤校。


後來縣政府將雙連分校規劃為自然生態解說中心,設立生態教室,荒野保護協會於民國99年取得經營管理權,提供各團體作為環境教育基地。


回到土地公廟南邊的T字路口集結,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生態與人文巡禮,覺得路邊的小水塘都充滿生機。


雙連埤產業道路

進入雙連埤產業道路往福山植物園,雙連埤到福山植物園道路尾端約10km,爬升200m,沿途緩上坡,綠蔭夾道,是很棒的騎行路線。


經過1.8公里,來到一條粗坑溪的支流,這是阿玉林道(又稱雙連埤林道)的入口,從雙連埤到這裡這段路原來也是台9甲線的一部份,阿玉林道是原台9甲線孝義到雙連埤段計畫的路基。我們曾經騎過阿玉林道中的一段,對這段溪流特別難忘,所以這次路過,就選擇這處優美又有紀念性的地方午餐。


吃飽飽就想睡覺,大力騎車趕走瞌睡蟲。騎進濃密樹蔭構成的綠色隧道,雙連埤產業道路是一條四季皆宜的單車路線。


好可愛的交通標誌,全臺灣可能只有幾個,唯有生態豐富的地方才有喔!


到了檢查哨,福山植物園需申請才能入園,所以到這裡要繳交證件查驗。福山植物園限制每天入園最多500人,75天前開放申請,入園申請的網址是 https://fushan2.tfri.gov.tw/apply.php,週末申請人數達千人以上,需要一點運氣才能抽中,週間就比較好申請。


騎進雲霧中,福山植物園年雨日約240天,年雨量4000公厘,是真正的雨霧森林。


進入福山後,沿途的樹蔭更茂密,騎行頗為愜意。


進入檢查哨後大約還有5.6公里才會到達通車終點,在3.6公里處有岔路到自然中心。


如果時間足夠,可以先到自然中心看福山植物園的導覽短片,先瞭解福山植物園的概況。如果時間不夠,建議出發前先在家裡看過導覽短片,這樣來福山體驗會更深刻。


回到雙連埤產業道路,注意路側,靠近自然中心的這段路使用很特殊的圍欄,一座座黑色石柱典雅的圍出美麗的曲線。


接近道路尾端,停車場前,除了水源區及各種禁止的公告,有注意到那座越來越少見的界碑嗎?沒有錯,我們即將離開宜蘭縣,進入台北縣,喔不!是新北市啦。也許,再過不久,就看不到這老名稱的界碑了。


這是福山植物園的老招牌,據老山友說,以前的檢查哨就在停車場前不遠,大約就在界碑處,後來才往前移到現址。


行車終點,後面只能徒步進入了。找個好地方,把車鎖在固定物上。


雨霧森林-福山植物園

先進涼亭,通常會有植物園的志工協助做簡單的導覽解說。


這裡原來是泰雅族生息之處,民國79年創立了植物園,民國82年開放。福山是植物保育的重鎮,400多公頃的保留地,僅開放20幾公頃供生態旅遊。


植物展示區蒐集栽種之植物達135科700餘種,計4千餘株。展示區依資源特色分為「自然教室區」、「樹木展示區」、「生活植物區」與「森林探索區」四大區。步入展示區,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就是自然教室區的水生植物池,一潭清澈的湖水,靜臥在群山懷抱中。


靜謐的氛圍讓人心情平和愉快,就像在天堂!


池中長了許多稀有的水生植物,如臺灣萍蓬草、水毛花、及東亞黑三稜等。


小鷿鷈、綠頭鴨、鷺鷥等悠遊在水草間,池面倒映遠山翠木,清新寧靜,水生植物池是福山植物園最讓人醉倒的勝景。


嵐湮綠海,春雨碧絲。
松語風清,萬籟俱寂。
天光雲影,活水任運。


福山植物園橫跨宜蘭的員山鄉及新北市的烏來福山,聯絡道路多在員山鄉境內,植物園開放地區多在新北福山。因為有總量管制,動植物的生態豐富,是台灣目前難得的低海拔森林淨土。


溫暖潮濕的氣候,在亞熱帶雨林中孕育出豐富多元樣的生命。


這裡展示蕨類植物,整個區域都有圍欄,參觀者利用閘門進出,應該是為了防止原來的野生動物進入啃食。


接著是樹木展示區,以臺灣中、低海拔原生樹木為展示主題。不只是展示,還有許多研究人員定期的觀察、記錄、研究。


遠方的樹下有動靜,悄悄地靠近,是一群臺灣彌猴,最特別的是,有一隻母猴懷中還抱著幼猴在尋找食物。


草地上有鐵網圈出一個約一平方公尺的地方,猜猜看,這是什麼植物?......臺灣奴草


這樹的名字有夠奇怪了......「阿里山十大功勞」,是保育類的藥用植物,包括根、莖、葉都可入藥,具有10種療效,因此稱為「十大功勞」。


福山植物園是一座種源基因庫,活的森林博物館。


生態天堂

上星期來時,與山羌擦身而過 ,驚鴻一瞥,未能留下記錄。這次特別警覺,相機維持在待機狀態,鏡頭已轉到最大焦長,在樹木展示區的後端,樹下有黑影掠過,趕緊蹲低,舉起相機,從鏡頭中確認是山羌。山羌應該也有發現我們,但距離還很遠,所以牠悠閒的越過步道。

野生動物活動的高峰期在早上及傍晚 ,另外中午也會有一個活動的峰值。植物園限制入園的時間就是為了避開早上及傍晚的高峰期,讓野生動物可以不受干擾的在園內活動。所以比較可能與野生動物相遇的時間就是中午時段了。


綠葉光影,百看不厭。沿著蜿蜒的小徑尋幽探訪森林探索區,森林中生長著豐富的地被、灌木、附生及藤本植物,可能因地形起伏大、坡度陡,較少遊客進入。


生活植物區的步道就平易近人多了。


這裡潮濕多雨,所以樹木的根不用紮很深,就可攝取足夠的水與養分,但遇大風,就可能被吹倒。大自然的運行法則與人類的社會現象是如此的相似,真的是道法自然!


回到水生植物池的尾端,大夥兒直呼,怎麼會有這麼美的地方!宛若仙境,就像在天堂。


從天堂回來,騎在天堂路上,滿滿的幸福,還有一股說不出的輕快與滿足!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


★ 地圖左下角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請按右鍵「另存目標」下載。

坡度分析圖:


※圖文來源:Eric的單車日記(本遊記報導由美利達自行車贊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