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映晒金山(下)

Eric Chen
發表於2017/04/01
1,884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休閒路線-新北市】

路線:萬里金山自行車道-水尾港-神秘海岸-金包里老街-磺港-清水濕地-中角砂珠灣-跳石海岸-芑豐居-田園支線-金山平原(里程 43 km,總爬升 436 m,旅行時間 8 小時,旅行日期:2017/03/12)



進入清水濕地,展望金山平原與群山,天地遼闊,彷彿是縮小版的花東縱谷。金山是由磺溪沖積出來的三角洲平原,在漢人進入屯墾前,平原上樹木濃密、大石纍纍,荒野的景象迥異於今日的農園風光。


水道橋,開墾的具體工事。漢人入墾始於乾隆初期,到了乾隆中葉金包里街已開始形成,嘉慶年間金包里街已經相當繁盛。開拓金包里的漢人以漳州人為主,嘉慶年間,金包里的拓墾已經到了飽和的狀態,有一些拓墾金包里的漳州人,也加入了開墾蘭陽平原的行列,所以在宜蘭留下了金包里股的開墾地名。


離開清水濕地,轉到海邊,這裡也有一段木棧道,穿越海濱的綠帶。


這裡小地名中角,金山承天宮的鄭成功神像頭顱就是在此處拾獲的。遙望金山岬,燭臺雙嶼、基隆嶼都一起入鏡,很有趣的角度。


中角的砂珠灣是北海岸的衝浪聖地。如此美麗的海灘,一定要停下來發發呆。如果是夏天,應該可以跳下去清涼一下,再繼續行程。


Maggie發呆後,先給他一點心理建設,接下來要騎省道,雖然車會比較多,但這是唯一的路,有這段可騎,應該要感謝很多人的,以前是沒有路的。在那個男人留長辮子的時代,金山無論到淡水或基隆,都只有行人的步道,沿著海岸行走,路寬只有兩三尺,沿途有礫石、大石塊、窄橋、渡口,行走很困難。 先民走到中角以後就完全沒路了,只能沿著海邊,在大石頭上跳躍前進。

一直到了日治時期,分別開設了金山通往淡水、士林、與基隆的三條管道,金山淡水、金山士林是兩條通行自動車的道路,金山基隆間則舖設了輕軌鐵道。


我還秀了一張日治時期淡金公路的照片,大約就在這附近,臨海的道路雖然沒有當時的蘇花驚險,但路不寬,會車都要很小心,臨海的這一側與今日類似,大石纍纍。


Maggie很高興的指著候車亭的招牌,果然是跳石海岸。騎這段海岸線,除了體驗與對照一兩百年來跳石海岸的變遷,也為了看一棟很特別的建築,看,哈比人在北海岸的城堡,電影魔界的場景在台灣重現。不過,這是私人住宅,只可遠觀喔。



跳石回來,轉入金山平原的田野,這片平原上滿布著蜿蜒的農路,幾乎沒有遊客,只有當地人偶而經過,靜謐、空靈,處處都是五星級的自行車道。


清澈的田水映著藍調的天光,春風微微吹送,青山在田中跳起了華爾滋,一群鷺鷥振翅高飛,把人從靜謐的畫中驚醒,難道這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漳州的李佈也有發掘桃花源的好眼光,1802年渡海來到金山,白手起家,經過幾年勤勞努力,1810年建造了「芑豐居」,再返鄉將妻小攜來定居,父子同心協力,興家創業,墾殖經營,漸漸成為金包里、基隆等地的大地主,富甲一方。

「芑豐居」有新舊兩厝,我們先拜訪新厝,這是後來因為子孫眾多而興建,既使是新厝,也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了。每個牌匾都富含深意,都蘊含祖先對後人的期待。


這是舊厝,沒錯,看起來比新厝還新,應該是翻修的關係。芑豐居坐北朝南,是一進二護龍的三合院建築,屋前的半月池以及後方的林木,經歷了兩百年仍然完整的保留下來,充分的表現出古厝的風水安排。

正廳屋脊翹起指向天空的捲曲燕尾,明白顯示李家主人在封建時代是官宦人家。屋脊上的其他裝飾也很考究,雙魚搶珠及藻類圖騰都是遵循水生動植物防火的傳統建築原則。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半月池畔。


芑豐居附近,我們找到的第一條金山天堂路。


在三界壇路附近,第二條金山天堂路。


三界壇路上,三福宮前,有三個大石輪,猜猜看那是什麼用途?

很少人知道金山曾經興建軍用機場吧!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戰事緊繃,1943年,日本政府籌設金包里海濱軍用暫時機場,基地涵蓋清泉、三界、六股、重光等村落,綿延達兩公里,涵蓋面積約百餘甲。當時除徵調百姓做「公工」外,也動員學子參與興建,但經過兩架零式戰機試降失敗後停工棄置,原徵用土地最終也歸還原主。

今日已經完全看不出機場遺跡,2003年有農夫以怪手整地,發現三個直徑約一公尺、重約三噸的大石輪,再度勾起金山人的回憶,透過大石輪,這段歷史才又被整理出來。


繼續往西南騎,一路空氣清新,兩側都是青翠的田園,潺潺的溪流聲相伴,真是享受。


一路緩坡上升,還有難得的梯田景觀。梯田後方不就是金山人口中的「美人山」嗎?大屯火山群中的竹子山亞群,每年東北季風的時節,總是雲霧圍繞,偶爾才露臉的,真是有幸啊!得見美人欲語還休的古典韻味。


六股、重光這一帶是花卉栽培區。


過了三和國小後,山坡邊有幾處珍珠景點。這條小農路的尾端,竟然出現一處小型的綠隧道。


到達金山三角洲平原的頂端了,所有農路都匯聚在一起,沿著磺溪往上。道路盡頭是清水溪野營地,是夏日玩水的好地方。


回程,磺溪邊的金城武樹。


七星山麓的大油坑是金山早期的硫磺產地,硫磺在融化以後會變成橘紅色的油狀液體,所以稱該地為大油坑,硫磺經由到八煙運輸到金包裡磺港,這條運輸道路稱為金包里大路。帶著硫磺成分的磺溪一路將溪石染成了黃色,也沖積出富庶的金山平原。


重和村附近,第三條金山天堂路。


回到金山市區補給休息後,我們再度來到水尾港,水尾漁港內有一棟日據時代仿西洋建築手法的巴洛克式建築,這別墅是活躍金山政壇的賴崇壁所有,賴崇壁在日治時期就任職過金山區長與庄長,二戰後再任金山鄉長兼台北縣參議員,這建築雖然已淹沒在漫草及樹叢中,但沈穩的灰黑交錯牆面、精緻而霸氣的陽台、繁複的樑柱與拱柱,仍然吸引眾人的目光,它突兀的存在默默地見證著水尾往日的繁華。


爬過水尾港的防波堤,這是我們下午再返水尾的原因,神秘海岸。軍事管制解除後的新秘境,經過媒體的報導,週日的下午湧現大批遊客,神秘海岸已不再神秘。會安排下午來,除了拍照光線的要求外,還有潮汐的考慮。

不要驚訝,不是這麼小的礁岸,要穿過前方這個窄小的海蝕洞,才算正式進入神秘海岸。


看,這是原始的礁岸,渾然天成!這裡也有綠礁。


千奇百怪的海蝕地形。

 


我們在乾潮時來,潮水退去一陣子了,比較好走,但還是留意點,一路還是遇到許多滑倒的遊客,事先考慮到這段路濕滑,所以這次旅行不穿車鞋,改穿抓地力較強的低筒登山鞋。我們緩緩前進,處處都有驚喜。


Maggie:這漂流木像不像恐龍頭骨,有嘴巴,還有眼窩!


爬上一道岩體,眼前就是燭台雙嶼,如此近,如此巨大,讓人忍不住驚聲尖叫,太美了!


沿著階梯往獅頭山公園爬,中途找到一處絕佳的取景點,是否應該稱這處為喚夫石?傳說,昔日有一位少婦,丈夫出海後失蹤了,但她相信丈夫一定是漂流到他鄉,一定會回來,她每天在岸邊等待呼喚,最後化成一顆石頭。經過了幾年,丈夫終於回到家,發現愛妻已經變成石頭,終日在石頭旁哭泣,最後也化成了石頭相伴。


堡中雙燭,從步道旁的碉堡眺望燭台雙嶼,算是知名的一景。


攀登,離開人群,就為了這個鏡頭,純淨的白色海灘,淒美的燭台雙峙,彷彿來到了某個無人島的秘境。坐在這裡,深深的體悟到「高度,決定了看世界的角度」。


獅頭山公園不只有美麗的地質景觀,因為長期的軍事管制,還保留著自然原始的生態,昔日的兵舍也都隱匿在綠林中。


Maggie對崗哨很有興趣,往水尾港港檢所的步道旁,還可見幾棟營舍。


靠近港檢所的上方,有一整面堅固防禦工事,正對著港口,這是工事中的射擊孔。


神秘海岸+神秘海灘+軍事遺跡,這個結尾真是大滿足。回程,拋開軍事的對峙氛圍,在員潭溪遇見寧靜。


回到核二場前的停車場,春風揚吹起了風箏,心跟著飛揚。

人們常常為了「想要」而到處征戰,但到頭來才明白,真正「重要」的東西都在身邊。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

★ 地圖左下角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請按右鍵「另存目標」下載。


※圖文來源:Eric的單車日記(本遊記報導由美利達自行車贊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