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海角 邊陲秘境

Eric Chen
發表於2019/07/31
3,095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在這離島外的離島,邊陲外的邊陲,
藍天與草原交織成北海道田野,
海崖與孤寂凍結成蘇格蘭高地。
上蒼左手捏塑了夢幻的藍洞,
右手點活了獨眼的史前巨獸。
藍天、大地,
寬闊、自在。
海角山巔、碧浪長天。

曾經的小上海,只剩斑駁的牆面,
府城漂洋來的胭脂,化成了堂號上的一點硃砂。
騎行在日軍修建的棧道上,
耳邊卻傳來不列顛的風笛。
我們用熱血連結黑水溝的時空膠囊,
用單車閱讀碧海封存的繁華斷崖。
遺世獨立,世界盡頭,
落寞、寂寥,
絕美、驚嘆!


東吉、西吉?沒聽過!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沒印象!是澎湖南邊的望安、七美嗎?
沒錯,大部分的人不知道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更沒聽過東吉嶼、西吉嶼,所以才是秘境啊!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是台灣第九座國家公園,由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及周圍小型島嶼與海域組成。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先瞭解一下這幾座離島中的離島在哪裡。(翻拍自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摺頁)



這次旅行的目標是東吉嶼和西吉嶼,東吉嶼有碼頭,可以登島,是騎行的重點,西吉嶼只航行繞島,為的是一睹壯麗的玄武岩景觀。


東吉嶼是南方四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東吉嶼的東側是澎湖水道,臺灣海峽兩條黑水溝之一,這條黑水溝是黑潮的支流,流速高達每秒四公尺,水質乾淨,不會反射陽光,呈現黑色水域,所已被稱為黑水溝。強勁的南北向水流,與橫度臺灣海峽的船隻剛好成90度交叉,對昔日的唐山古帆船造成很大的威脅,許多唐山先民還未到台灣,就已葬身黑水溝。因此,東吉成為跨越臺灣海峽黑水溝時很重要的中繼站,曾經是一座人口超過三千人的島嶼,東吉靠近臺南,長期接觸府城文化,島上婦女的打扮得比馬公時髦,澎湖諺語「東吉查某、西吉菜脯」說明了當年東吉嶼的繁華。
 

你在看我嗎?我也在看你喔!再把焦點放大,我是什麼?大鱷魚?恐龍?
這是東吉碼頭外的東吉之眼,日夜未曾闔眼地守護全島居民。
這一塊黃褐色圓形的微輝長岩鑲嵌於黑色柱狀玄武岩中,東吉嶼以最特殊的地質景觀,歡迎旅人。


東吉嶼,是「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其中的一座島嶼。這是2014年才成立的第9座國家公園,也是第二座海洋型國家公園。

行政區域屬於澎湖縣望安鄉東吉村,全島只有20多個居民。

房舍聚集在港口附近,居民以老人為主。東吉距離台南安平港約40公里,與馬公港距離相差不遠,早期的居民與台南來往密切,後來也都移居南台灣,目前台南市約有兩萬多東吉居民的後代。

有句諺語「東吉查某、西吉菜脯」,往昔東吉漁民撈捕的漁獲大多送至台南,回程幫家裡的女人帶回最新的衣飾,所以在東吉的女性會打扮。


昔日的東吉是台澎海運的重要轉運站,范咸在重修臺灣府志中寫到:「東、西二吉,渡海時必驗此以定去向;乃入台之指南車也。」,東吉曾經繁華一時,有「小上海」之稱,從島上各式華麗的建築遺跡可以窺見舊日的隆盛,無論是仿巴洛克式、洋樓式、或閩式建築,據說都是重金禮聘台南的匠師過來打造的。


離開聚落,開始探訪東吉嶼北側,一開始緩坡,大家信心滿滿,導遊告訴我前方是陡坡,要我先衝上去,可以取景。這個時候當然就要發揮登山車的專長,放心的噴上去!

果然是很好的取景點,也如意料中的,許多車友中箭落馬了。

東吉嶼大抵是南北高、中間低的馬鞍型台地,面積只有1.771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7公尺。騎上台地,草原環繞,一眼就可以望見全島的地形起伏,視野無限寬廣。

大夥兒都騎上來了,從草原地處往上看,藍天下是自由的單車旅人。
乾季時草原一片枯黃,雨水來臨後又會換上鮮綠的春裝。

多數人愛翠綠,
但枯黃、翠綠各有風情,
枯黃與翠綠是草的一體兩面,
草的本質沒變,
變的是我們揀擇的心。 

1987年 4月15日,高雄飛望安的六六一次班機於12:45起飛,25分後飛到距離東吉島約十浬的二千呎上空, 機件故障,機身劇烈抖動,急劇下降。 駕駛研判無法撐到望安,決定迫降東吉嶼,最後在望安國中東吉分部旁草地斜坡迫降,機上9名乘客及2名駕駛員均平安。飛機殘骸經過約30年的風吹雨淋,已經殘破,再經多次颱風的吹拂,翻落到草原中間的山溝,也許,再經過若干年,就會被草原回收了。

就是這個FU,
騎向藍天、大地,
騎向寬闊、自在!
單車帶著我們,
用最舒適的速度,
閱讀最美的台灣。

這裡有北海道的寬闊
有蘇格蘭高地的邊陲 
騎在被遺忘的秘境上 
用熱血連接先民的足跡 
用單車閱讀台灣

仔細看草原上有縱向與橫向的石堆矮牆,東吉人稱小萬里長城,從空照圖上看,它們將草原分割成一片片方塊,是東吉的方塊酥喔! 

消失的地平線、不完整的海平面,現代生活把他們從記憶中偷走!
螢幕的解析度再高,色彩再逼真,都無法還原親臨現場的震撼與激動。
踩在踏板上,呼吸著帶點鹹味的空氣,海風輕拂髮稍,
看著海岸線與地平面在眼前變化,大自然的美與力量全部灌進了胸口。

望著一幕幕讓人震懾的風光, 我暫時放下相機,
大口呼吸,用盡全部的心力, 就是要把這氛圍深深地刻劃在腦中。

海角山巔、碧海長天, 一台單車凸遍台灣。
逐風破浪、奔馳天際, 一腔熱血燃遍台灣。

從斷崖往下看,碧藍清澈,如夢幻般的海岸。

靠近島嶼邊緣,有一道道矮牆,這是防禦棧道(當地稱為風林)。日治時期,所有東吉人都被日軍要求做公工,建造出雙層石牆,形成環島棧道的防禦工事。

近看防禦棧道。難得有一張自己的照片,感謝中時集團的記者謝禮仲提供。

騎到東北邊的海岸山坡上,可以看到數根巨型岩柱挺立在一座小丘上,玄武岩風化後貌似人型,俗稱「石巨人」,而當地人稱為「隩房」。

有句俗諺說「東吉隩房,西吉灶籠」,充分體現東吉嶼和西吉嶼特殊的玄武岩地質景觀。 

一旁有大片的碎石坡,都是岩柱風化後崩落而成的。

單車人要的不多,
只要麵包加白開水就可快樂地度過一天。
窮鄉的石頭遠比都市的鑽石有吸引力,
讓人甘願拋開舒適的文明枷鎖,
用感動打開塵封的心,
用熱血填補被挖空的靈魂。

道路的終點是當地人稱的「兵厝」,一處位於東吉嶼東方的日軍房舍遺跡,殘留的遺跡中還可辨識出防空壕、防空洞、瞭望台 及宿舍基座,可以推測當時東吉在軍事及航行上的重要性。

折返,拜訪東吉燈塔。
東吉燈塔位於東吉嶼北方海拔47公尺的全島最高點上,是行經黑水溝船隻的重要明燈。東吉嶼的四周有許多暗礁,東側澎湖水道有黑潮支流,水流湍急,早年在東吉嶼附近發生過許多海難,日本人於1911年興建燈塔,希望可以改善當地海域之航行安全,1936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建物,運作至今。 

我把車停了下來,走往臨海的崖邊,靜靜地端詳這處地形與燈塔。
真是像極了蘇格蘭高地的風光,
遺世獨立, 世界盡頭,
桀驁不馴的外表裡還隱藏著純淨的光明。

忽然,海風中飄來了微弱的風笛樂聲,Amazing Grace(奇異恩典)在心中響起......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
無助如我,亦得救贖;
我曾迷失,今復尋獲,
曾經失盲,今見光明。

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在世界的盡頭尋回自己,看見人性的光明。

一百多年來,東吉燈塔的燈具由800燭光電石氣白色閃光燈,升級成廿萬燭光的旋轉式透鏡煤油白熱燈,最後又改為750燭光的電力聚光燈泡。燈具隨著時代與科技更迭,居民由極盛時期的3千多人搬遷到只剩20多人,但燈塔仍然屹立,持續點亮守護生命的心。

燈塔總是旅人的最愛,燈塔不只是一種造型特殊的建物,周圍的景觀也總是讓人讚嘆。燈塔還有許多特殊的意義,它位於海陸的交接處,通常是單車騎行的一個段落,也代表一段人力引擎達到的成就。
旅行,不也是在找尋生命的燈塔,照亮蒙塵的心靈。
生活總有陰暗的一面,紅塵就是不完美,但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心燈!

從燈塔南側離開,騎在草原的黃土路上,享受一段海島與高原混合的XC路線,在傳統意象中,枯黃的草原似乎是存在沙漠邊緣,竟然會與海天一色的海景同時出現,在意境上的激烈衝突讓大腦激盪不已!

風吹草地見牛羊。

這不是大漠,是黑水溝中的小島!

這段跨越草原的XC騎行美妙極了,我用錄影的方式記錄下當時的氛圍。


穿過草原後,來到全島次高點,八卦山上的東吉島氣象站。

澎湖好幾個離島都設有自動觀測的氣象站,但東吉是有人員駐守的氣象站,可見此站的重要性。東吉東側就是臺灣海峽中海象最詭譎多變的澎湖水道(澎湖黑水溝),澎湖的漁民都認為,如果東吉島的天候可航行船隻, 那澎湖海域都沒問題。而往返布袋馬公、高雄馬公的船班,也全都視東吉島的觀測氣象來決定是否開航,所以東吉氣象站有如現代的媽祖婆。

慢慢步行到氣象站西側海崖,海崖的斷面上就是東吉之眼,近處的海洋呈現夢幻的布丁藍,連接陸地的部分有海蝕平台,右側是緊鄰東吉嶼的鋤頭嶼,兩座島嶼間的海面肉眼就可見許多漩渦。再往地平線的方向看,遠方的小島就是距離約三浬的西吉嶼。

鋤頭嶼是座無人島,但仔細看看海邊的礁石上,密密麻麻的釣客,人數應該已經超過東吉嶼的人口,鋤頭嶼一定是海釣客的天堂。

一旁,是東吉最佳的眺望點,年輕的女孩,喜歡布丁藍的航行夢幻。

走過大風大浪的黑熊大哥,默默聚焦東吉聚落的滄桑!

夢幻與滄桑都在一念之間,下滑吧,回到當下。

回程的下滑是此行最爽的一段騎行,又長又緩的下坡,地景海景不斷變化,享受美景在身旁滑過的痛快,當然要用短片來呈現。

駛出東吉碼頭,告別東吉之眼,航向另一個目的地,西吉嶼。

西吉嶼在望安東南方約16公里,在東吉嶼西方約5公里。昭和6年(1931年)時有 66戶,350人,第一大姓為陳姓。因生活與營生條件不佳,1960年代末期人口銳減, 1970年代中期,居民陸續遷出,終成為無人島,是澎湖第一個遷村的島嶼聚落。

航行到西吉嶼的西北角,我們要來朝聖,西吉嶼的藍洞是目前澎湖最酣的秘境。船老大在藍洞前轉向,調整船身,朝著藍洞衝過去。

義大利的卡布里藍洞、沖繩的青の洞窟,這兩個藍洞可能是國人最熟悉的藍洞,沒想到被大家遺忘的西吉嶼也有如此夢幻的藍色光景。

西吉嶼的藍洞是成排的玄武石柱構成的海蝕洞地形,海浪拍擊藍洞,傳出隆隆聲響,陽光從洞穴上方傾瀉而下,映照在清澈的海水上,原本黑暗的洞穴與水面,就在上蒼的巧手下調出完美的翠藍色調。

藍洞前方有強烈的水流,船隻不能超越國家公園規定的一條隱形界線,以免與礁石碰撞,我們的遊船被海流帶離後,船老大再次調整船身,再次往洞口的隱形界線衝去。

再看一次藍洞全景,要看到陽光從藍洞上方揮灑而下,需配合太陽的方位,大約是在中午時分,但因台灣身處北半球,即使正午,太陽還是在中天偏南側,我們由北側拍藍洞,畫面上方就會出現耀光。西吉藍洞位於北緯23.25度,略低於北回歸線,以此推測,夏至前後幾天,太陽在正午時會行至中天略偏北一點,那幾天會是最好的拍攝時機。所以,有理由再來了.....

藍洞形成的初期是海浪水平向的侵蝕,後來因洞穴內部上方的玄武岩崩落,形成目前上方與側邊都開放的洞穴。 當地人稱藍洞為「灶籠」,藍洞的構造宛如昔日農家煮飯的大灶,前方的洞口入柴,柴火焰從上方洞口冒出加熱鍋具。事實上,藍洞在冬季時也像極了灶籠,冬天浪大,海水湧進洞內,撞擊洞穴後從頂端噴出水霧,像極了炊煮時的蒸氣,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轉往西吉嶼西側,綿延8百公尺的玄武岩柱構成了令人驚嘆的海崖,其中還有兩條壯麗的海蝕溝,這兩條海蝕溝剛好與藍洞形成前世今生的對照。

東吉、西吉兩座三級離島真的是被世人遺忘的秘境,離開前告訴自己,一定要規劃一趟更深入的旅行,下次來要過夜,不只要把東吉騎遍,還要在東吉露營、浮淺,如果可以,也要搶灘西吉,一睹西吉的先民遺跡與陸上風光。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資料來源:Eric的單車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