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胎」一直是造成摔車的主因之一
從 T 小編開始騎車以來,自行車意外一直是想避免但又避免不了的事情,為此我也花了不少錢在買各項配件上面:為了防煞車鎖死買了 ABS 煞車塊、為了夜騎安全買了一整袋的前後燈、為了防止爆胎買了很多防爆胎的產品,這一切就只為了開心出門平安回家。畢竟相對於受傷的醫療費、不能工作的損失,這些安全配件都只是小錢。
今天就針對在市面上有什麼產品可以預防「爆胎」做個介紹,希望這篇可以幫到各位車友遠離爆胎,少繳一點學費。
1. 克破
由美國公司研發出的防刺膠條,現在台灣也有出。本質上就是在內胎和外胎之間墊上一層防刺膠條,增加厚度,讓外胎被劃破也沒關係。市面上主要有兩種版本,有中間加厚的、也有平均厚度的版本。
克破雖然可以減少破胎的機率,但畢竟不是全方位的保護,如果異物刺太深、或是直接中釘子還是會破胎,有些產品用久了以後,防刺膠條重疊的部分還會磨破內胎,選購和使用的時候要注意。
2. 補胎液
近年來在自行車領域新興的商品,本質上是一種碰到空氣後會快速凝固的液體,主要功能是減緩漏氣的速度,可以用在開口胎或是無內胎系統,性能會因為材質不一樣而有所不同。
雖然對於小型的傷口可以迅速塞住,但稍微大一些的傷口就不行了,也因為它的主要功能是延緩洩氣的速度、不是完全堵住,最後你還是要換胎的,而且也會有氣嘴堵住的疑慮,只能算是一種不錯的應急商品。
3. 實心胎
實心胎從根本上解決了爆胎問題,因為他根本沒有內胎(笑),但相對於內胎而言它有兩個缺點:
- 避震能力差:因為是實心,內部並沒有空間吸震,遇到顛頗的路面只會手麻、屁股麻。
- 騎起來很重:實心胎速度不容易上去,騎起來很拖很重,對於公路車為主流的台灣,速度是很重要的一點,這大概是無法風行的主要原因。
雖然目前還沒有成為主流商品,但實心胎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優點也很多,國外許多公共自行車都是採用實心胎,除了不用打氣、不怕爆胎,實心胎也相當耐磨,目前台灣有廠商可以做到 5000 公里只磨損 0.1mm,超級省錢,是一個不錯的產品。
4. 氣囊胎
氣囊胎是一種把實心胎和普通內胎的優勢都合併在一起的商品,它在內胎裡面放入海綿氣囊,平時在高壓的內胎裡面時氣囊是縮在一起的,騎起來像一般內胎,但爆胎的時候氣囊會膨脹,立刻提供支撐力量,是一種非常安全的商品。
▲氣囊胎內部(圖片來源:Go forever)
現在是市面上有兩代產品,其中第二代爆胎後可以維持 24 小時的支撐,使用上有發生過已經爆胎了但完全沒感覺,直到第二天氣囊洩氣了才發現的案例。重量方面雖然放入了氣囊,但是對整個輪組而言只有多 15% ,可以說是無感,而且補胎以後還能重複使用,是一種無痛又安全的商品。
但氣囊胎的缺點就是體積大,無法像一般的內胎摺疊成很小一塊放到馬鞍袋或座墊包裡面,算是美中不足的一點。
▲爆胎後,氣囊會瞬間膨脹。(影片來源:Go forever)
在這裡統整一下各產品的優缺點和個人推薦順序給大家參考,如果你非常小心、覺得只用一個產品無法讓你放心的話,你可以安裝氣囊胎以後再加上克破,這樣就萬無一失了!
兩輪售價 | 重量 | 優點 | 缺點 | 推薦順序 | |
克破 | 300~700 | 輕 | 輕、降低爆胎機率 | 爆胎後沒支撐力 | 2 |
補胎液 | 100~700 | 最輕 | 可減緩洩氣速度 | 可修補直徑有限 | 3 |
實心胎 | 2000 以上 | 重 | 不爆胎、省錢 | 吸震差、速度慢 | 4 |
氣囊胎 | 1000 | 輕 | 爆胎也無感、可重複使用 | 體積大、無法攜帶 | 1 |
看到這裡,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有需要買那麼多東西嗎?」或是「我騎車技術很好不用擔心」但只要問問身邊有摔過車的車友就知道,「安全相關的配件是越多越好」。你不需要摔過一次車才知道安全帽的重要;同樣的你也不需要因為爆胎、受傷以後才來買這些裝備。
與其自己親身體驗摔過一次車才去購買安全裝備,不如一開始就做好預防。俗話說的好:「預防勝於治療」。畢竟「輕鬆便宜就能買到的安全」和「意外發生後的龐大醫療費」,我想我們還是選便宜的那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