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南華小村子單車散步

茶花小屋
發表於2016/12/27
2,143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今年剛入秋幾天,收到朋友的邀請到花蓮住上幾天。我很喜歡到這些家鄉做客,找尋屬於在地人才有的旅行故事,所以我從忙碌生活中出走,搭上往東台灣的火車。

因為工作關係,很少到花蓮旅行,行前與朋友聊起花蓮,瞭解一些她現在居住的吉安鄉:「距離花蓮市區6公里,大多是農村風景,我的家在花蓮山下,附近有一條初英自行車道,沿著吉安圳而行,落羽松森林、蓮花池都很漂亮。」她用很興奮的口吻說著;聽見小村子風景描述,心裡對這趟花蓮吉安鄉村小旅行,充滿期待。

雖然只有六公里路程,但身處郊區的吉安鄉,交通方式卻只能利用私人交通工具。汽車轉進一個叫南華的小村子,小路筆直交錯於田園風光中,大部份的交叉路口多以直角轉彎,打開車窗,吉安鄉南華村子聞起來甜甜的,或許,對於一個久居城市的台北人,迎面而來的鄉村微風,有股身心舒徐的況味。車窗外一畦畦田地往後奔馳,田裡種的大多是龍鬚菜和芋頭,聽說芋頭成熟後,馬上就運到台中改名大甲芋頭。花蓮在地的芋頭好吃,鬆軟、微甜,難怪名產「花蓮芋」歷久不衰。從火車站到南華村的山下路,大約15分鐘車程,一到朋友家中,我迫不及待騎上單車去探險。

初英自行車道沿著吉安圳鋪設,腳踏車往上游騎行屬於親水線,大概可以劃過南華小村子的中心地帶。我在微雨輕落的午後漫遊初英自行車道,並肩而行的吉安圳水流湍急而且清澈,淙淙水聲唱著大自然樂音,田疇沃野奔向遠山雲霧飄渺。這裡不像台北河岸自行車道,時時刻刻熱鬧滾滾,幾公里路程人煙杳然,只能和綠樹、山水聊天,與自己的心裡對話,一路直達「不冬」自行車道終點。具史料記載,「不冬」一詞來自日治時期吉野圳改修工事監督技師錦織虎吉所提「不尽」二字。站在微雨的秋天中,緬懷過去,突然有人在身後喊我,一位在地老先生,熱心幫我導覽:「吉安圳是日治時期的吉野圳,為奇萊山引水的獨立系統,水路自山上直接流進吉野(今吉安),中途共修建七座水庫、五座發電廠。會如此大費周張,因吉野地區當年規劃為南化機場,除了灌溉更具有軍事指標用途。」聽到吉野圳的身世,心裡如獲至寶。如果今天沒有到吉安鄉,根本不會知道,悠然的大自然鄉間小道,隱藏著一段歷史故事。

聽過南化機場歷史,方知吉安的鄉間小道如棋盤一樣整齊,源自於日治時期規劃,阡陌縱橫的田鄉風景,附近山上的楓林步道有個絕佳眺望點。爬山的事情擱在明天清早,騎訪過初英自行車道的不冬,準備尋找南華菸樓。跟著指標閒騎,掠過落羽松樹林,鄉間迷路一陣子,才走進安靜明亮的客家聚落。南華客家村習慣用卵石堆成院牆,早年砌牆還有專門工匠修建,走過街邊的石牆,南華煙樓一身黝黑靜靜佇立。外觀三層屋簷,內部留有古老的煙草烘烤設備及建築方式,古早的製煙場所,現在看起來蘊含著無限的懷舊氛圍,隨著日治時期盛極一時的菸業逐步走入歷史,菸樓成了當地重要的人文古跡據點。我站在菸樓身旁,仰望日本大阪式菸樓的迷人風采,怎麼看都有一分美感。

原本抱著暢遊花蓮大自然的心情而來,沒想到騎著腳踏車,掠過慢活的田園、清爽的水圳,一不小心踩進南華小村子的豐富歷史。黃昏時分,走過濃郁的田鄉風情,回到朋友家,分享南華村子遇見的故事,聊起今天的新發現,再一起吃著我採回來的野生芭樂!


文、攝影/茶花小屋 2016年秋


自行車小旅行路線

  • 行程:山下Stay民宿→初英自行車道→蓮花園→水圳綠蔭→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不冬→初英發電廠→山下路回程→太魯格南華部落→落羽松森林→山下烤魚→南華煙樓→山下Stay民宿
  • 里程:7.5公里
  • 旅行時間:4小時
  • 路線難度:★☆☆☆☆ 休閒
  • 旅行分類:■漫遊 / ■深度 / □運動

山下Stay民宿 (?FB粉絲團

花蓮吉安鄉南華山下路7號,有大草皮的開闊簡約風,很好認!

※延伸閱讀:《花蓮吉安鄉村的好日子  山下Stay民宿 想心裡的自己》



早秋八月時分,前往朋友家山下Stay民宿小住二天。第二天略晴,第一天卻是微雨的天氣。


微微的細雨中,從這片芋頭田邊出發。


沿著山下路,來到蓮城蓮花園,水塘鋪滿紫色睡蓮。


停車駐足,一朵雨微雨睡蓮笑盈盈的向我招手。


沿著初英自行車道而行,看見落羽松隧道,迫不及待的穿越綠蔭。


初英自行車道,大部份沿著吉安圳而行。


小小的樹廊下,仰望樹梢,愜意滿懷。


秋冬沈甸甸的日子,也是詩意翩翩。


吉野圳是吉安圳的舊名字,來自於日治時期的治水工程。


初英自行車道有親山線及親水線,經過五十甲公園後接上水利生態步道。


劃過每一幕安安靜靜。


村子裡種了很多這種叫夜來香的作物,聽說嫩心快炒很好吃,下次來一定要嚐嚐。


沿途自然又少有人為污染,只有綠樹與大地的歌聲。


這些石牆就像村子裡的客家圧堆石為院牆。


水聲為伴、農綠為陪,一路圳水淙淙聲響。


來到分水門就快到不冬了。


保留著自然而原始的水圳景觀,野薑花漫著清香長居在水邊。


幾公里路程人煙杳然,只能和綠樹、山水聊天,與自己的心裡對話,一路直達「不冬」自行車道終點。具史料記載,「不冬」一詞來自日治時期吉野圳改修工事監督技師錦織虎吉所提「不尽」二字。


拍照時遇見很熱心的在地人,說了一段吉野圳的故事。


初英自行車道終點大約在初英音發電廠附近,在此回頭,沿著山下路回程。

走進落羽松森林,這是一處松林田,水映樹、樹映水,靜謐沉樹影。


騎往南華客家村,發現傳統的石頭院牆,真如朋友所言。


日治時期留下來的蕭家菸樓,保留著原味,大阪式建築,在台灣並不多見;傳統的築牆工法,從破碎的牆腳下看出端倪。


黃昏時分,走過濃郁的田鄉風情,回到朋友家,分享南華村子遇見的故事,聊起今天的新發現,再一起吃著我採回來的野生芭樂!


※圖文來源:茶花小屋的分享心世界-與你一起發現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