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纏綿水沙連-私密日月潭(下)

Eric Chen
發表於2016/08/03
2,167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休閒、進階路線-南投縣】

路線:伊達邵部落-向山自行車道-向山遊客中心-月潭自行車道-頭社盆地-暨南大學(里程 79 km,旅行時間 2 天,旅行日期:2015/12/04)

慕名進入最美的自行車道,翠綠的青山、金黃的草坪、伴著碧綠的潭水,如此的湖光山色,不只啟發了詩人與畫家,也觸動了每位旅人的心。新建的向山懸臂觀景台,擁有超廣角的環場視野,迎著風,平台微晃,猶如站在航行船隻前方的甲板上,戀人可來一段鐵達尼式的乘風擁抱!循著「湖上杵歌」的餘音,我們騎進充滿傳說的伊達邵部落,邵族果真是最會說故事的原住民。迎著微風,滑翔在月牙灣畔蜿蜓的小徑,峽灣抱潭,風光旖旎,景色渾然天成! 還有一處大秘境,有會跳舞的曼波田、產業道路陷落的無底洞、古早的阿嬤洗衣池、鄉村味十足的彩繪、絕美的綠廊,頭社真是失落的桃花源。



涵碧山水

拍完色溫,移師到涵碧半島的最高點,俯視寧靜的湖面,看著日月潭慢慢地甦醒,雲水無住,隨緣自在。只要一瞥,只要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


伊達邵部落

早餐後,延續昨晚關於邵族的歷史認識,我們懷著尊敬的心情進入邵族部落。伊達邵在邵族語為「我們是人」的意思,以行政區來說,稱為日月村。邵族部落在台21甲的另一側,與伊達邵商區隔著公路相望。這個部落是921大地震後,由兩百多位邵族人合力建造的,希望藉此讓族人免於遷徙流離,也集中力量維護邵族文化的傳承。

遠遠的看到部落內有一棵大樹,樹幹上有很多人面雕刻,接近後才發覺,整棵樹是人工塑造的,這巨型的原民工藝應該是在表現邵族的一個傳說-茄苳樹王。


以下是茄苳樹王的傳說(摘自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邵族的祖先在逐鹿到日月潭之後,決定從此定居日月潭,當時的拉魯島水邊有一株奇大無比,茂盛翁鬱的茄苳樹,邵族的祖先們在茄苳樹下立誓:願意子孫世世代代長居於此,祝願族勢如茄苳樹的嫩葉,年年更新萌芽,茄苳樹每滋萌一片新葉,即代表族中又增一壯丁,邵族永遠如茄苳樹一樣茁壯長青。 此後邵族確確實在日月潭週遭的水沙連地區闖盪出一片天地,可是好景不常,漢人覬覦日月潭附近的沃腴,漸漸的滲入了水沙連。

終於爆發了激烈的戰鬥,邵族人在茄苳樹王的庇祐下所向無敵,戰無不勝,把侵入的漢人打得焦頭爛額。漢人首領在無計可施的窘境下,探聽到茄苳樹王的靈驗,於是派人暗中破壞茄苳樹,先是用斧頭去砍斷:但是無論砍得多厲害多嚴重,第二天茄苳樹王仍然完好,復原如初。後來漢人首領夢見有人指點他,若要弄死茄苳樹只有請出「撩牙精」。 漢人起先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所謂「撩牙精」就是鋸子,於是連忙派人使用鋸子鋸倒了茄苳樹,又為了唯恐茄苳樹王迅速復原,再用長銅釘釘往茄苳樹根,潑上黑狗血後,以大銅蓋蓋住主幹的樹莖。茄苳樹王被徹底毀壞後,邵族族人的族勢開始衰頹走下坡,接著又連續好幾年流行大瘟疫,邵族族人的人丁損失慘重,傷心及驚恐之餘只得放棄了拉魯島,分散到周遭各地謀求生路,從此,邵族就不再是水沙連內山的霸主了。


部落內的住屋採用竹子為材料,一間間的竹屋都是天然環保的綠建築。部落內還設有祭祀廣場、及民族議會場。


pitu是7,kashat是8,竹屋的門廊前用羅馬拼音拼出數字及常用的問候語,讓拜訪者可以學習邵族,拉近彼此距離。


從日治時期開始,一直到1970年代,邵族人的「湖上杵歌」一直是日月潭的八景之一。其實杵歌是日治時的觀光產物,邵族的傳統習俗只有舂石音。往昔,邵族人會在農曆七月初舉行狩獵祭典,然後男人上山打獵,直到月底才背著獵物回到部落過年(農曆八月初一是邵族新年)。七月的最後一晚,部落裡的女人會聚在頭目家舂石音,以清脆響亮的杵音召回出獵晚歸的男人。現在的杵歌,就是由這杵音加入新的歌舞演變而來。


想再看看日治時期的「湖上杵歌」嗎?沒問題,以下兩張照片摘自1939年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發行的《風光台灣》。


再回到現在的邵族部落,部落的竹屋上也掛著一幅幅邵族文化傳說的圖案,不只教育新的一代,也幫助訪者瞭解邵族的文化。


有一幅圖案是關於邵族人的獨木舟,與大約300年前,藍鼎元的「紀水沙連」所記錄的情景相呼應:水深魚肥,且繁多。番不用罾罟,駕蟒甲,挾弓矢射之,須臾盈筐...蟒甲,番舟名,刳獨木為之,划雙槳以濟。大者可容十餘人,小者三、五人。環嶼皆水,無陸路出入,胥用蟒甲。外人欲詣其社,必舉草火,以煙起為號,則番刺蟒甲以迎,不然,不能至也。


在日月潭上已很少見到邵族的獨木舟了,但在部落中,還是可以發現族人保留的大型獨木舟,也有正在建造中的獨木舟。


邵族有鳥忌,崇敬貓頭鷹,部落內有許多與貓頭鷹有關的雕塑與圖案。這個特有的傳統源自於一個古老的傳說(摘自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很早以前,邵族的部落裡有位非常漂亮的少女,這個少女還沒有結婚卻懷孕了,此事令族人感到非常羞恥,因而常常責備她和排斥她,少女忍受不了責難及羞辱,就在一個寒冷的夜裡,逃到深山去藏起來。幾天之後,有打獵的族人回來,告訴大家說那個少女已經凍死在深山裡面,而且還變成了一隻貓頭鷹,族人都不相信,以為是獵人酒喝多了亂說話。 這事發生以後,每當族人有人懷孕,人們就會發現有隻貓頭鷹飛到懷孕婦女的屋頂上,不時地啼叫著,好像在提醒婦女們懷孕了,要好好珍惜自已的身體。

這事一再地發生,而且屢試不爽。族人這才相信貓頭鷹果真是那位少女的化身。族人從此對貓頭鷹敬畏有加,並且為了對逼死那位少女的往事表示歉意,代代相傳,告誡族人不可捕殺貓頭鷹。

至今邵族人仍有不得獵殺貓頭鷹的禁忌,他們也相信貓頭鷹能預知婦女懷孕的事情,並且會指引上山打獵的族人,不使他們在深山中迷路。


邵族還有一項很特殊的傳統-祖靈籃,每家有一只內置祖先衣服和飾物的籃子,作為祖靈的象徵。這個特有的傳統也是源自於一個古老的傳說(摘自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邵族人剛來拉魯島定居的時候,頭人的妻子懷孕生子,生下了一黑一白的孿生兄弟,這在當時是件大大不祥的事情,於是頭人把黑嬰丟到潭中淹死。

第二天夜晚頭人夢見被丟棄到潭中的黑嬰來託夢說:「今我已死,此後全族每戶人家都必須以一籃置放祖先的衣飾,作為祖靈的居處而供奉之,不得有誤,否則將有大禍。」次日頭人將此事告知族人,大家都非常驚恐,於是每家都準備一只籃子,內置祖先衣服和飾物,作為祖靈的象徵,此後族人遇有重大事情,都以祖靈籃做為祭告求佑的對象,而族人也因此享有平安、健康且衣食無缺的生活。


「先生媽」是邵族的女祭師,舉凡族中的歲時祭典、婚喪喜慶、成年、建築、造船等,都由先生媽主持祭儀,先生媽是邵族主要的文化傳承人,她們服侍最高祖靈(住在拉魯島的大茄苳樹上,是最具權威的神)和氏族祖靈(各氏族的始祖),也為族人告解、除穢,是邵族宗教與精神生活的主角。先生媽由六位女性擔任,祭儀進行時會與祖靈溝通,族人以祖靈籃為供奉的對象,備酒、飯等獻品,用以祈告祖靈。


透過竹屋外的玉米、小米、與洛神花,我們看到邵族與大自然的連結,也看到豐收與歡樂,其中還隱含著邵族文化傳承的希望!


被忽略的秘境-耶穌堂

離開部落後,來到水社碼頭旁的羅馬式教堂,這是一個大家熟悉地段的老建築,很容易被忽略的一處秘境。少見的羅馬式建築教堂,巍巍高大的圓柱,三角形的山頭,大片黃色塗妝出的浪漫,讓人完全沈浸在偶像劇的氛圍中。

耶穌堂就與梅荷園相鄰,梅荷園景觀台旁有塊耶穌堂的石刻,把單車鎖起來,順著石刻旁的階梯往上,小山坡上就是耶穌堂。耶穌堂是蔣介石夫婦到日月潭時作禮拜的專屬教堂,不只建築美,視野也很棒。現在已卸下神秘的面紗,不只可以參觀,也可申請在此舉行婚禮喔。


向山自行車道

接續著耶穌堂的浪漫,領著女王滑入日月潭最美的自行車道。從水社停車場西側進入向山自行車道,剛起步不久,我們就不約而同的停了下來。女王發出驚呼「太美了」!只見前方蜿蜒的湖邊,一整排變色的落羽松,自行車道就沿著落羽松旁穿越。

向山自行車道位從水社、經向山、至明潭出水口,包含涵碧半島西側一段建築於潭面的水上自行車道,騎在水上的感覺就如在地人稱的「水上漂」。 日月潭在2012年獲得CNN生活旅遊網 CNNGO評選為全球10大最美自行車道之一,許多台灣的媒體及旅遊資訊都把CNNGO的評選窄化成向山自行車道。這也難怪,對大部分的遊客而言,單車環湖是可望不可即,但來一段向山自行車道,確實是體驗日月潭騎行最可行也最美的方式。單車人當然不會只侷限在向山自行車道,一定會利用單車探索日月潭的每一個角落。

CNNGO的原文如下,也試著翻譯如後:

Located in the heart of Taiwan, the Sun Moon Lake has long been charming curious foreigners and local visitors alike. Its calm, turquoise water has also inspired many ancient Chinese poets and painters. The route around the largest lake in Taiwan is a three-hour ride, where visitors can enjoy lake scenery, experience Thao aboriginal culture and learn about the local ecology in the Nantou County. If you arrive in early spring, you can even catch the cherry blossoms near this mirror-like lake.

在臺灣心臟地帶的日月潭,一直廣受外國人的好奇與本地朋友們的喜愛。它平靜無波的碧綠潭水,也深深地啟發了許多中國詩人與畫家。環遊臺灣最大湖泊約需時三小時,旅人可享受湖光山色、體驗邵族文化、並深入了解南投在地的生態環境。如果你在早春時分拜訪,甚至可以在波平如鏡的湖邊看見滿開的櫻花。


這次騎到涵碧半島西側(北旦)的水上自行車道,剛好遇到乾潮,湖面離自行車道有段距離,再加上湖面上停滿各式船隻,視覺真的很雜亂!當然,非乾潮的時候,小心避開湖上的物體,可以拍出不錯的畫面。


過了水上自行車道,視野又恢復美感,成排變色的路樹讓人感受四季的變換之美。不久就看見水社壩,壩前有一座日治時代建造的溢洪道。日月潭沒有水閘門,溢洪道當地人稱為天井,潭水接近滿水位時會從此處溢流出去,這溢洪道是無閘門控制喇叭口式,由喇叭型進口、豎喉、水平段等構築而成,外觀呈十二角形。後來抽蓄發電廠完成後,水位調控功能轉移到通往電廠的三個進水口,這個最早期的溢水口就很少用了。


來到水社壩,這是婚紗攝影的熱門地點,陽光下,翠綠的青山、金黃的草坪、伴著碧綠的潭水,如此的湖光山色,不只啟發了詩人與畫家,也觸動了每位旅人的心。

水社壩是日月潭水力發電系統的一部份,1919年,當時的政府在頭社溪與水社溪口建壩,並自武界引入濁水溪水,水位上升、潭面擴大,形成現在的日月潭。


續行,自行車道短暫離開潭邊,大約八百公尺後,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又在潭邊創造了一個浪漫景點,利用兩座優美的拱橋(永結橋、同心橋)引導單車戀人輕輕的飛越碧綠的潭水。


過橋後是一段架高的車道,車道沿著樹林蜿蜒,形成最美的曲線。橋下方是水濱婚紗廣場,繽紛的花圃搭配各式的變色樹木,讓廣場與自行車道的浪漫指數破表,女王就在這裡來回騎了好幾趟。


到了向山遊客中心前,自行車道一分為二,往南經過向山遊客中心後接月潭自行車道,往東是繞行向山峽灣的支線,可連結日月潭的新亮點向山眺望平台。全程沿著峽灣湖濱高架,沿路幾乎都在樹蔭下,綠樹與碧湖相映,詩情畫意,快意騎行!

可能因為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還陸續在增建自行車道,所以自行車道的命名還未周全。現場的指示牌上,連結向山眺望平台的支線被稱為向山自行車道(第一期),往南經向山遊客中心的這段稱為環湖自行車道。但在管理局網站上的資訊,向山自行車道是位在水社壩與明潭出水口之間,網站上沒有所謂環湖自行車道。


位在峽灣北角的向山眺望平台是日月潭的新亮點,懸臂式的觀景台讓人立於潭面上,超廣角的環場視野,迎著風,平台微晃,猶如站在航行船隻前方的甲板上,戀人應該喜歡在此來一段鐵達尼式的乘風擁抱!一個人嗎?單人的馭風而行正夯喔!


在平台上,拉魯島似乎觸手可及!


過了向山眺望平台後的自行車道幾乎只剩下單車客了,剛好可以享受潭邊的清閒,鳥囀蟲鳴,微風沙沙,大自然的天籟是最美的交響樂。支線目前只完成第一期工程,還未形成環線。我們原路回到岔路口,再往南進入向山遊客中心。


禪的地景-向山遊客中心

向山遊客中心以環抱日月潭為意象,建造了兩棟彎曲的建築物(西側為向山遊客中心,東側為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屋頂由低到高配置,形成與地面結合之半地景半建築造形。

在靠陸地這一側,建築造型漸弱化、緩慢轉化成土壤般的地景,讓建築對整體環境不造成斷續的負面效果,形成一體感的庭園。戶外景觀由水景、草坪及清水混凝土等元素構成,營造出簡潔、純淨的禪味。


兩棟建物在面湖的中軸線上,以框景的手法開放,分別塑造出跨距34米的挑空空間,形成建物的中央廣場,旅者透過兩個空跨的底端,聯繫通往湖面的視覺動線。如果從遠方看這兩棟建築,可以感覺到從道路側導入的導線,在中央挑空空間迴旋,然後又往樹林端延伸,最後又隱入地面。


在建築靠湖的一側設置了池水面,池水近景延伸了湖面的遠景,水面倒映出日月潭的山光水色,讓景觀更立體、更豐富。邵族的獨木舟也被引入水池中,讓地景不只延續湖面景觀、也接續了歷史與文化。


細看建物的每個局部,簡約中見宏偉,俐落的線條構成巨大的張力,木紋模的清水混凝土外牆讓人安定、放鬆、又舒壓。


離開遊客中心繼續南行,爬上一座小坡後下滑到底,潭邊有兩座高大的水利設施,這裡就是明潭出水口。 台灣最複雜的水力發電系統就在日月潭,日月潭湖水經三個出水口送往大觀發電廠一廠、二廠及明潭發電廠。明潭發電廠是抽蓄機組,正轉時帶動發電機發電,反轉時將明潭的庫水抽回至日月潭,所以明潭出水口有進出水雙重功能。


月潭自行車道

過了明潭出水口後,車道旁的護欄多了月形的標誌,提醒單車客已進入月潭自行車道了。


日月潭之名最早見於1821年,臺灣府北路理番同知鄧傳安所著的「蠡測彙抄」,書中第2篇「水沙連紀程」第三段提到「次早,過水裏社,望見日月潭中之珠仔山;藍鹿洲東征集所紀之水沙連即此。因番未艤舟留俟,回輿暢遊。過貓蘭及審轆,昔為生番兩社,自被占墾,番徙社虛,漢民既逐,鞠為茂草。」不只日月潭,昨天我們騎過的貓囒山步道,這些名稱都早在1821年就在使用了。

至於日月潭名稱的由來,許多旅遊資訊都是說「南形如月弧,北形如日輪,故名日月潭」。而「蠡測彙抄」書中的第11篇「遊水裡社記」也提到:「其水不知何來,瀦而為潭,長幾十里,闊三之一。水分丹、碧二色,故名日月潭」。所以,前人是以潭水的顏色區分為日月潭。如果再看1904年日本人繪製的台灣堡圖就更清楚了,舊時的潭水區域並不像今日這麼大,現在的日月潭是1934年從武界攔截濁水溪溪水,越域引水而來,才使潭面上升、水域擴大。(武界是另一條偉大的路線,可參考我的遊記《武巴公路》)1904年的台灣堡圖上呈現的就是日月潭引水前的地貌,日潭與月潭僅很小的的區域相連,拉魯島東北邊是日潭,西南邊是月潭,兩潭潭水顏色有別,水域形狀也各如其名。


現在的月潭水域大約在玄光寺與明潭出水口連線以南,月潭東側有台21甲,是遊客比較會到的區域,月潭西側算是日月潭的秘境,因為山林隔開公路,一般遊客很少接近,得以保留日月潭原始的寧靜。


現在的月潭要用點想像力才可轉成月形,但可喜的是,月中有月,月潭的西側有一處峽灣,形狀有如彎月,這是神隱的「月牙灣」。穿過向山南側的林地後,山水交融的月牙灣讓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豔。


迎著微風,滑翔在月牙灣畔蜿蜓的小徑,峽灣抱潭,風光旖旎,潭水清澈碧綠,潭面樹影倒映,景色渾然天成!


仙子在月牙灣灑下浪漫的花粉,戀人挽著手漫步在車道上,如詩的意境讓人流連忘返!真希望時間就停留在當下這寧靜的祥和中。


過了月牙灣,迎接我們的是推車的陡坡,長約1.5公里的這一段,有兩處陡升坡。不想推車的朋友,可以折回月牙灣北側,利用明潭隧道接回台21線,再南下頭社。


辛苦的推車後,月潭自行車道在環湖一號隧道口接上台21甲省道,我們利用公路下滑往頭社。在環湖一號隧道與環湖二號隧道間的髮夾灣,我們找到一處絕佳的展望點,可以遠眺整個頭社盆地。 田疇與屋舍如棋盤羅列,寧靜清新,宛若離世的桃花源!


頭社是邵族的舊聚落,若由濁水溪進入邵族的領域,這是第一社,所以稱為頭社。 頭社盆地是魚池鄉第三大盆地,土地肥沃,適合稻作,舊有「頭社米,水社魚」的諺語。


頭社自行車道

從頭社橋旁進入頭社自行車道,田間的農路是最自然的自行車道,農路沿著水圳往盆地東側,這條花草繽紛的水圳是頭社盆地農業發展的活遺跡。如今,頭社的農作主力已不再是稻米了,改以檳榔、蔬菜為大宗。


騎到盆地東側,我們迫不及待地去尋找那塊會跳舞的土地!

頭社盆地原是一處淺湖,後因水草生長與淤積交互作用,退化成泥炭土濕地。這種特殊地質讓先民吃足了苦頭,農耕雖不必為水源傷腦筋,但牛隻常會深陷泥土中,只能採人力耕種。後來,在農閒時運土來填實,但一用力踩踏,旁邊的土地仍會隨著抖動,所以稱為「曼波田」,也稱為泥炭土活盆地。泥炭土鬆軟,據說,以前種稻時,還需鋪上竹竿才不至沈陷。你可能會驚訝,九二一地震時,盆地中有一段產業道路還被震到沉入數十公尺深的湖底呢。

女王戰戰兢兢地踩進曼波田,一開始只覺輕微晃動,膽子漸漸大起來,可以小跳一下,克服心理障礙後,開始往更裡面走去,忽然,小腿整個陷入土中,哈哈,真是活盆地啊!


台灣的農村年輕人口流失嚴重,頭社村也不例外。921地震後,村民決定用開朗樂觀的心態面對高齡化與震災的衝擊,齊心打造村落景觀,他們爭取到社區彩繪的計畫。農村的人情味十足,路過的大嬸看我們停下來欣賞彩繪壁畫,馬上停下來為我們述說村內的情況!


騎到盆地南邊,這裡有一座三聖宮,不若香火鼎盛的大廟壯觀精緻,三聖宮卻展現古色古香的樸實,奉祀三山國王為主神,是頭社的信仰中心。

由頭社村名就知道這裡原是水沙連原住民的領域,早期移入的漢人常遭原住民侵擾殺害,墾戶迎請三山國王來作為守護神,三聖宮的三山國王原分祀在民宅中,後來集建廟宇,以便共同祈求祭拜。據說建廟後,當有原住民出現於附近的山頭時,三山國王便會顯靈率兵士作操練狀,嚇退原住民.墾戶才得以安居樂業。 三山國王原是客家人的信仰,但頭社以閩南人為主,居民還將三尊山神改稱為「三仙國王」,是很奇特的信仰轉換。


「頭社米,水社魚」,富饒的稻作讓早期的頭社擁有6座大型碾米機,現因產業轉型,大多已廢棄,三聖宮廣場戲台旁保留了最後一座大型木造碾米機,見證頭社稻米的黃金歲月。


在頭社盆地東南邊的內灣、及南邊棉仔園兩處聚落,各有一座充滿鄉村特色的傳統洗衣池,村民利用終年不斷的湧泉及山澗聚水成池,利用扁石作為洗衣板,再搭個簡易的棚架,就成了村婦洗衣及傳遞消息的場所。請注意,這傳統的洗衣池中,洗衣板都是兩兩相對的,為何如此安排呢?


頭社盆地地勢平坦,騎在農村小路連結的自行車道上,平疇錄野、輕風拂面,幽靜的田園風光,讓人心曠神怡。繞行盆地一圈後,在盆地中閒逛,讓感覺轉動龍頭,享受悠閒,也享受意外的驚喜。看!我們發現的絕美秘徑。用單車閱讀台灣,讓我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暨南大學

如果還有一點時間,可以加碼暨南大學,藍天綠野、地廣人稀,綿延的大草原讓人心曠神怡,校園小徑蜿蜒在大樹與綠草間,處處讓人流連,真的是五星級的自行車道。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

★ 地圖左下角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纏綿水沙連-私密日月潭(下):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請按右鍵點選「另存目標」下載。


※圖文來源:Eric的單車日記(本遊記報導由美利達自行車贊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