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單車閱讀澎湖

Eric Chen
發表於2019/06/10
7,120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山水沙灘-隘門沙灘-林投金沙灘-奎壁山-南寮-馬公-東衛-中屯風車-通梁古榕-跨海大橋-鯨魚洞-二崁-池東大菓葉玄武岩-池西岩瀑  

興奮地騎出馬公機場,
地上薄薄的一層雨水潤澤,
大口呼吸,
淡淡的海味揉捻著雨絲的清新,
心頭一震,就是這個味道,
菊島,我回來了,
這次,我的雙輪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
這次,我要用不同的視角,閱讀黑水溝中的這串珍珠。

單車+飛機=奇妙的旅行,清晨騎到松山機場,在路人的圍觀下拆車裝入攜車帶,旅行的FU瞬然上身,就要告別台北連日的陰雨,澎湖,我來了。

一個小時以後,臺北下著大雨,我在馬公機場南邊的山水沙灘,享受著幸福的金黃與浪漫的蔚藍。

在遊客中心拿到澎管處設計的單車跳島DM,一整個驚艷,立體式的設計讓人愛不釋手。

沿路可見的天人菊、仙人掌,澎湖專屬的氛圍。

還有澎湖經典地景菜宅,玄武岩與咕咾石堆砌的石牆,讓農作可以抵擋東北季風的肆虐。

開始東環的行程,騎回機場東側,第一站是隘門沙灘,這裡名氣不如山水,遊客較少,周邊也不像山水的民宿林立,所以感覺也較天然。

沙灘綿延開闊,單純的海天一線,靜靜的,只有純然的金沙與浪花。

即使年輕女孩嚷著玩自拍,耳邊還是只有海浪的天籟。

隘門沙灘北側有一段很長的木棧道,緊貼著沙灘與防風林的邊界蜿蜒往北,騎上這夢幻的單車道,海風輕拂髮梢,碧藍的海,金黃的沙,緩緩的流轉,輕柔婉約,很難忘的一段騎行經驗。

穿過林投公園裡的林下小徑,來到林投金沙灘。如果你願倦了下水餃式的市場沙灘,那你一定會喜歡這裏。這是一處人們忽略的黃金沙灘,很容易就包場,盡情的享受不受干擾的海灘生活。

沙灘中段佈置了一座浪漫的涼亭,是戀人與婚紗的最愛。

海天一色的寬闊,黃金與蔚藍的浪漫,夢想不遠,就在一念間。

穿越湖西鄉,騎到奎壁山地質公園來看澎湖版的摩西分海,看到了嗎?Eric正在使用原力推出一條通往聖地的踏浪步道。

漲潮時,對面的赤嶼只能與奎壁山隔海相望,但退潮後,兩地間就會出現一條蜿蜒的礫石步道相連,真的是讓人讚嘆的地質景觀。

奎壁山的摩西分海自古就名列澎湖八景,前清秀才許晉纓就在詩寫到:奎璧雙輝列宿聯,天台遠眺擬遊仙...

在奎壁山東北方,有一座珊瑚礁島-番黍仔尾嶼,這座島在漲潮時縮得很小,退潮時會有大面積浮出水面,由奎壁山上俯看就像是玉米,所以叫番黍仔尾嶼。照片中番黍仔尾嶼後方是雞善嶼,位在澎湖東海的雞善嶼是玄武岩自然保留區,有東海黃山之稱,夏季是賞鳥聖地,冬季時盛產紫菜。

風水塔是澎湖的一大特色,各種形式各種大小的風水塔遍佈澎湖本島與離島。騎回南寮,路邊的這座風水塔遠遠的就在呼喚我,獨特的造型,雪白的塔身,再加上有機的竹片,彷彿有了靈性,真是一座有溫度的風水塔。

騎進南寮村,感受一下沒有經過包裝的老漁村,村子裡還有許多原汁原味的古厝。第一個目標是南寮硓咕樹屋,由硓咕石建造的一座老屋,屋頂傾頹後長出了大樹,所以稱為硓咕樹屋。

石板的窗框,窗戶裡有整齊的玻璃瓶填充,真是在地化的裝置藝術。

慢騎南寮村,從一磚一瓦中感受昔日的風華,沒有遇到任何一位遊客,只有零星的長者倚門而望,我似乎成了一池靜水中的漣漪,希望沒有驚動到長者們。

牛隻也算是澎湖的特色了,在這裏騎車,一天可以遇到好幾次,機率遠高於台灣島內。

在成功水庫旁,還遇到牛造型的裝置藝術,可見牛在澎湖人心中的份量。

回到馬公,先進觀音亭海濱公園,主要是想對照一下老照片中的觀音亭與現狀。現在馬公觀音亭的格局是由馬公後窟潭謝江、謝自南父子於1927年所建,這棟昭和年間的建物是日治時期澎湖的地標之一,所以留下了一些珍貴的老照片。馬公觀音亭最特殊的是穿廊融合了迴廊與護龍的意象,穿廊上方置鐘鼓樓,是很少見的廟宇格式。

除了深度旅行外,馬公觀音亭幾乎已被現代的遊客所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廟前所見的新地標-西瀛虹橋。這樣也是很好的發展,不同屬性,各取所需,雙方都可保有希望的特質,不致於發展成四不像。

晚餐後是最輕鬆的時刻,穿過鬧市,輕騎到天后宮,看看這座見證馬公發展的廟宇。馬公舊名媽宮城,媽宮據信是媽祖宮的簡稱,所以,天后宮可以說是代表馬公的一座廟宇。

人潮散盡,回歸質樸的天后宮,完全沉浸在靜謐的氛圍裡,靜立在肅穆的廟門前,領受媽祖慈悲的澤披。

我喜歡看著一座城市甦醒,感受沉寂的黑夜轉換到朝氣的黎明,就如同灌頂般,豐沛的正能量會不自覺地填滿心裡。

不到5點鐘騎到馬公港,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鹹味及魚腥味,立起腳架,拍馬公港的色溫,拍返航的漁船,再度握上單車手把時,手把已經微濕,來自大海的空氣果然富含水分。

收起相機,沿著港邊騎往魚市場,天色尚黑,沿路有許多漁產加工廠已經開始工作了,這是馬公最真實的脈動。

遠遠的望見漁市場,燈火通明,人聲鼎沸,想必漁獲的拍賣已經進行了好一陣子了。

漁市場拍賣區就在碼頭邊,漁船返航後就在一旁的碼頭卸貨,就近拍賣。

上岸的漁獲直接攤在地面上,批貨商可以直接走到漁獲旁檢驗新鮮度及品質,現場叫賣聲不多,交易幾乎在無聲中進行,反而是作業與搬運聲此起彼落。這裡是澎湖海鮮新鮮的來源,也是馬公最在地的味道!

魚市場的大廣場上有露天零售區,魚販批了貨以後在這裡賣給消費者。除了常見的海鮮外,還有許多新奇又叫不出名字的海產,真是開了眼界。

早餐後開始北環的行程,馬公市區內隨處可見二十世紀中葉的建築,雖然未達古蹟的標準,但就是有那股老味兒。

整理漁網,這也是經典的馬公味。

文石書院,這真的是古蹟了,地圖上找不到嗎?沒錯,因為現在稱為澎湖孔廟,這是大成殿。

清晨低角度的陽光剛好照亮大成殿的吊筒,展現雕刻之美。

東蕪

從大城殿往前望,大城門及西廡後方有魁星樓,澎湖孔廟在1963年重修時,魁星樓是唯一被原貌保留的建築,文石書院也是台灣唯一留有魁星樓的書院。

澎湖孔廟還留有多面有價值的石碑,這是施琅靖台碑記,刻於1685年,碑文是施琅自述平台的事功,額刻龍紋飾,邊框也有龍紋圖雕,只是碑文已遭磨平。

文石書院門額,刻於1799年(嘉慶4年)。

日治昭和年間重修的碑文,年號有被塗刻的痕跡。

文石書院門額,刻於1799年(嘉慶4年),額刻皇清、雙龍紋飾,邊框有花飾,碑文目視可辨,拓印會很清楚。目視落款為「鵝湖」。鵝湖何許人也?
根據台灣通史:韓蜚聲字鵝湖,江西鉛山人,以監生出仕。嘉慶二年,任通判。恤民重士。曾修文石書院。
所以,落款者就是嘉慶4年修文石書院的澎湖通判韓蜚聲。

離開馬公,開始貼地的巡航。東衛附近的淺灘,大海的子民果真是靠海吃海。

想去那就去那,海闊天空,可以貼近土地,又可像風一樣自由的翱翔。

中屯風車,澎湖的經典景點,雖然已經來過幾次,但第一次騎單車道進來,就是有不同的視野。

轉進寬廣又平整的鄉道,車流稀少,澎湖真是單車天堂。

在通樑古榕遇到5位環島的車友,他們把環澎湖也列在環島的行程中,最讓人敬佩的是,5位車友中有兩位歲數已過70,最年輕的55,真的是不老騎士。
我們不是因為老了才騎不動,是因為不騎才變老啊!

來到此,當然不能錯過有澎湖特色的仙人掌冰嘍。

澎湖的經典地標-跨海大橋,幫不老騎士團留下臨別的英姿。

騎上跨海大橋,我留意的是西側海面上遺留的人工建築,這是以前跨海設施的基座,及導航塔,也都快算得上古蹟了。

跨海大橋的南端,這一端記錄的人比較少。

橋的這一頭已經是西嶼了,一旁的雕像具體地展現西嶼的特色,這是一座漁翁之島。

西嶼的老房子,與馬公相比,這裡似乎更注重防風了。

如過不仔細看地圖,應該很難發覺西嶼的北邊還有一座小門嶼,很多人都會把小門嶼誤認為西嶼的一部分,。在跨海大橋上,只當小門嶼是西嶼北邊一處突出的峽角。事實騎過一座短橋就到小門嶼了,完全沒有驚覺已進到另一座島。這是從小門嶼回望跨海大橋。

幾乎快要絕跡的公用電話,也許,不久以後這又將成為歷史鏡頭了。

轉進小門嶼,主要是為了鯨魚洞,一處柱狀玄武岩的地形景觀。柱狀玄武岩的海崖,被侵蝕成一個巨洞,遠觀真的好像一隻鯨魚啊。

離開203縣道,轉進竹灣,隨意漫騎,路邊的古厝很吸睛。從四排厚實的石塊基座看來,昔日的屋主一定下來了重本啟建這宅院。

不遠處,另一棟房舍的堂號吸引著我,[穎川遺徵],屋主可能與我同姓喔!屋舍非閩式建築,大約是二十世紀後葉的平常建築,在這種建築上還留下堂號,可見其用心與思源。更特別的是,屋主不是題常見的[穎川堂],而是題了[穎川遺徵],這更耐人尋味了。

賓果!竹灣有造船廠耶,在漁翁之島,遇見漁船的製造與維修場,是在地特色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意料之外的行程,往往有意料外的收穫。

騎過台灣各地,看過各式的代表地標,水果、公仔、獵人雕像等等,但在這裡,直接立了一艘真實的漁船作為地標,佩服吧!

上次來澎湖,深深被二崁的古厝群所吸引,這次特別騎單車再訪。西嶼的二崁村是國內少見保存完整的古厝聚落。

二崁的老屋,大多建於1890年至1910年間,是典型的澎湖古厝,居民多姓陳。雖然已經過大規模的整修與聚落營造,整體還是保持相當的古味。

文創與商業的導入是讓聚落得以維持的現實因子,還好,商業的變身還隱藏在古聚落的氛圍中,不會像台灣或中國的著名老街景點,販賣著沒有特色的特產,只剩老街的虛名,與仿古的新殼。

這是一句很有意思的台語,看看下方黑體的字,由右到左唸,讀懂了請回覆我!

二崁陳宅是聚落中最有名的大厝,登錄澎湖縣定古蹟。

這次吃閉門羹,這是私人財產,可能屋主有事,無法開放。生老病死、生住異滅,這是宇宙唯一的不變真理。就因為無常,才有新生與循環啊!多年前進去過,無憾了!

昔日,西嶼的中部有一座小池塘,人們居住在池塘的附近,漸漸形成了一個聚落,稱為小池角。民國40年實施地方自治,將西嶼中部規劃成兩個村落,以小池塘為界,東側為池東村、西側為池西村。

轉入澎5鄉道往池東村海邊,道路盡頭一片蔚藍,那夢幻的海景美得讓人停下車,一邊拍照,一邊尖叫!

這是池東村的大菓葉漁港,在跨海大橋尚未興建之前,大菓葉漁港與馬公之間有定期的交通船,大菓葉漁港是西嶼主要的交通口岸。

大菓葉漁港是在日治時期興建,當時在漁港北側開山挖取石材建港,卻因此發現了埋於土中、沈睡了千萬年的壯麗柱狀玄武岩-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騎到大自然的傑作前,無言,是最高的敬意!

澎湖是台灣三大火山群之一,大部分的島嶼是由玄武岩組成。火山熔岩爆發後遇到海水,急速冷卻凝固成六角或多角狀的柱狀結構。大菓葉柱狀玄武岩是澎湖最容易親近的柱狀玄武岩,經由本島的路上交通即可抵達,其他柱狀玄武岩景觀都為在離島,需搭船才可到達。

相較於澎湖其他地區,大菓葉柱狀玄武岩的顏色較黃,又因出土時間較晚,柱狀玄武岩的節理保持相當完整。近觀有精巧之美,遠觀有壯麗之嘆!

折往池西方向,故意轉進無名的產業道路,哇!孤寂的美感,意料外的收穫。

騎進池西臨海道路,有一種騎到世界盡頭的感覺。

好像是要與池東對應一樣,池西也有一處壯麗的玄武岩景觀 - 池西岩瀑,只是,大菓葉柱狀玄武岩是澎湖的代表性地標,而池西岩瀑卻鮮少人知!

這樣也好,少了人群,更有遺世獨立的氛圍,拍照也輕鬆多了!

澎湖行就要畫上句點了,就以一個鮮少人知的祕境來把句點改為驚嘆號吧!小池角雙曲橋,沒聽過吧。

沒有橋,別急,這就來了。

你有想過單車可以騎到離海多近?騎進海裏,對,無敵的海上騎行體驗,超級的大海環繞美景,徐徐的浪濤天籟,滿眼的碧綠清澈,還沒離開澎湖,心裡已經開始想著下一次的菊島行了。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ericchen.tw
Eric的單車日記